黑锡丹

黑锡丹

【处方】: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一两;肉桂(去皮)只须半两,黑锡(去滓称)、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二两。

沉香

又名:蜜香、栈香、沉水香。

性味:辛;苦;温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主脘腹冷痛;气逆员息;胃寒呕吐呃逆;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葫芦巴

又名:芦巴子、香草子、小木夏

性味:苦,温。

功效:温肾,散寒止痛。用于肾虚阳痿,腰痛,少腹冷痛,疝痛。

阳起石

又名:白石、羊起石、石生、阳石、起阳石

性味:咸;温

功效:温肾壮阳。主肾阳虚衰;腰膝冷痹;男子阳痿;女子宫冷;症瘕崩漏

茴香

又名: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植志》),小香(《四川中药志》)。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苦辛。" ②《唐本草》:"辛,平,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平,甘,无毒。" ④《江西草药》:"性温,味辛。"

功效: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 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 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 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 ⑤李杲:"补命门不足。" ⑥《伤寒蕴要》:"暖丹田。" 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 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 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 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 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肉豆蔻

又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性味:辛;苦;温

功效: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硫黄

又名:石硫黄、石流黄、流黄、石留黄、昆仑黄、黄牙、黄英、烦硫、石亭脂、九灵黄童、山石住、黄硇砂、将军、白硫黄、天生黄、硫黄花、硫黄粉

性味:酸;热;有毒

功效: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止痒。主阳痿;遗精;尿频;带下;寒喘;心腹冷痛;久泻久痢;便秘;疥疮;顽癣;秃疮;天疱疮;湿毒疮;阴蚀;阴疽;恶疮

【来源】:丹阳慈济大师受神仙桑君方。

【炮制】: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馀药并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圆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彻痛,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及阴阳气上下不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攻;及牙龈肿痛,满口生疮,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宜用此药百粒,煎姜、枣汤灌之,压下风涎,即时苏省,风涎自利。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阳事痿法,脚膝酸软,行步乏力,脐腹虚鸣,大便久滑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自下,岁久无子,血气攻注头面四肢,并宜服之。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喘,百药不愈者。 常服克化饮食,养精神,生阳逐阴,消磨冷滞,除湿破癖,不动真气,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侵。

【用法用量】:每服三、四十粒,空心姜盐汤或枣汤下,妇人艾醋汤下。

【备注】:歌曰:阴损阳衰实可伤,纵调荣卫亦难将。气羸血运痰生者,试听桑君为发扬。 又歌:夫妻合会功成四,铃子沉香一两赊。木附葫芦阳起破,桂茴肉豆等无差。梧桐酒糊精修炼,返者还童事可嘉。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病论】

谈古论今 话药邪

目前一些人对身体保健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西药对人体有副作用,而中药却没有影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中药、中成药以及中药制剂的保健品特受人们的青睐。其实中医学早就把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邪”。
《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提出了要严格控制有毒药物的使用时间,对无毒药物,也不能尽剂,免伤正气而为病。《巢氏病源》详述了用药失误所致的严重,所谓“咽喉强直而两眼睛疼、鼻干、手脚沉重、常呕吐、腹里热闷,唇口习习,颜色乍青乍赤,经百日便死:其轻者,乃身体习习而痹,心胸涌涌然而吐,或利无度”,强调“合和汤药,自有限制”,以防药邪。孙思邈重中药组方配伍“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适宋《圣济总录》则综合列述了临床运用药物失误所致的中毒情况。然而,尽管有认识上的提高,医患双方在中药运用上的弊病依然严重。金张子和《懦门事亲》中《补论》及《推原法补法利害非轻说》二论,针砭当时人们妄用温热燥药补身的流弊,明确倡言“药邪”说,并竭力主张治病当“先去其药邪,然后及病邪”。
古代对“药邪”的这些认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再加上经济效益刺激,为医者开大处方、贵重药、补药等,亦常常失慎于此,导致当今临床服用中药引起过敏、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屡有发生,且呈日渐增多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引起不良反应或中毒的中药已达六七十余种,许多有毒中药如乌头、附子、万年青、七叶一枝花、黄药子等由于过量、误用、炮制、配伍等失慎所致的中毒或死亡案不断发生。盲目购药自服,误用秘方、验方,擅自改动处方等较多遭致不幸。一些传统认为无毒的常用中药,如柴胡、人参、白药、熟地、牡蛎、马勃、板蓝根、通大海、马兜铃、木通等,都已在临床运用中见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和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一些中成药,如云神丸、黑锡丹、复方桔梗汤、龙胆泻肝片、鸡血藤浸膏片和一些中药针剂,如柴胡、四季青、鱼腥草注射剂都有用药后见不良反应的报道。
总之,药邪作为一种药源性病因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上由于人们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还会发生类似情况。因此,我们要从主观上提高人们对药邪危害严重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杜绝对中药药效作用存在的种种盲目性。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