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气汤

七气汤

【处方】:人参、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肉桂

又名:菌桂、牡桂、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

性味:辛;甘;热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

【炮制】: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治虚冷上气,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此药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热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病论】

蔺道人当属子虚乌有先生

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所附的无名氏序言,首次提到了“蔺道者”这个人物。当代医史界写成“蔺道人”,并对无名氏序言中所说的蔺道人是该书的作者,是唐会昌间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文从医序的写作体例和此书内容两方面,认为“蔺道人”极可能是北宋中期文人笔下假托的人物,进而推想,写序言的无名氏则很可能是该书的真实作者。
蔺道人,作为一个医史人物,首见并且仅见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以下简称《仙方》)所附的无名氏序言,该序言确指“蔺道人”是《仙方》的作者,还介绍了其人一些与医学、医事无关的行迹。当代《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以该序言为依据,作了这样的介绍:
“蔺道人,唐代骨伤科医家,僧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撰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书。……唐会昌间(841~846年)当局推行废止寺院以促使僧道人员还俗从事生产的政策。蔺道人流落厌世,以术传密友。”
其后,有作者在一篇题为《蔺道人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专文里,则较多地援引了该序言的语句,对蔺道人作了更为详细的说解:
“蔺道人(约700~846年间)编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真实姓名不得知,唐会昌间(841-846)当局推行废止寺院以促使僧道人员还俗从事生产的政策,已是晚年的蔺道人隐居于江西宜春钟村(今江西宜春县),村民彭叟与蔺道人为友,后彭叟之子‘折颈挫肱’,找他治疗,人们始知‘道人能医,求者益众’。蔺道人后来‘取方授彭’,自己隐居不出,当江西观察使派人向彭叟索书时,彭亦避之。后人仅得蔺道人编撰的书之最后一卷,即《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华医史杂志》1992年第2期)
上列两段话,表明了研究者对“唐会昌间”确有“蔺道人”其人存在,是深信不疑的。然而笔者谬以为,蔺道人当是个子虚乌有先生。
首先,可以断言,无名氏序言不足为凭,该序言开头第一句:“此方乃唐会昌间有一头陀……”便已清清楚楚地显示出,写序人不是唐代人。因为,从医序的写作惯例讲,写序人在提到自己所处的朝代时,谁都不会漫不经心地直接标出本朝的朝代名,而是必定郑重地以不同形式委婉示敬,历代至清,莫不如此。诸如“上自炎皇,迄于盛唐”(唐·王焘《外台秘要》自序);“医家之本根,肇于黄帝岐伯,而大备于我宋”(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许洪序);“伏睹国朝,奄有四海”(元·忽思慧《饮膳正要》自序);“至我圣朝,多士多能”(明·高武《痘疹正宗》自序);“本朝康熙年间有新安罗东美先生”(清·罗东美《古今名医汇粹》徐文明序)等等,皆是明证。反之,倒是异代人笔下的序文,才毫无顾忌地直写所序之书的成书朝代,其语式,大致跟“唐会昌间”相同,如“《诸病源候论》者,隋大业中大医巢元方奉诏所作也”(宋人宋绶序)、“是书者,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丙午守真所撰之书也”(金·刘守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明人朱权序)等等。对比上列两类写法,即可判定为《仙方》写序言的无名氏,绝对不可能生存于唐代。
既然如此,那么,从唐王朝灭亡的907年推算起,该书序言的写成,距“唐会昌间”最少该是60年,最多可达数百年。在这种情况下,序言越是写得逼真,恰恰越是失真,这是无须多议的。严格说来,序言里“问其姓名,曰‘蔺道者’,问其氏,曰‘长安人’”之语,对写序人来说,连道听途说都是办不到的,只能是向壁虚构。
序言之外,再看正文。对这不足万字的全书正文稍加归纳,即可觉察出存在着三方面根本不可能同时在“唐会昌间”超前出现的事实:
1.方剂方面,《仙方》设专条推荐的四物汤,还有五积散以及由半夏、人参、肉桂、甘草四药组成的七气汤(又名四七汤)等,学界早已认定此三方俱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药物方面,《仙方》所频繁使用的骨碎补(共13见)、木鳖子(6见)、自然铜(5见)、五灵脂(3见)、红花(2见)、无名异(2见)等,学界早已认定俱出于宋初的《开宝本草》,此外出于宋代其他本草的药物,如降香(4见,《证类》)、青皮(2见,《图经》)、硼砂(1见,《日华子》)等等,也在《仙方》中使用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共5次出现的苍术其药,今版《外台秘要》所附的日本人山胁尚德按语说:“‘苍术’盖宋以后之称”,而当代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则更为确切地指出:“至《证类本草》始有苍术之名。”显然,这些药物的使用,都不支持《仙方》成书于唐代。
3.药名方面,《仙方》中频繁地使用了冠以“川”字的药名,诸如川乌18见、川芎15见、川当归6见、川牛膝3见、还有川椒、川续断、川芒硝、川独活、川羌活、川牵牛各1见。而作为对照,在唐代前期成书的《千金》、《千金翼》、《外台》三书中,仅是《外台》第4卷存在着1次“川芎”,此外再无一个“川”字;就连这唯一一见的“川芎”,日本人山胁尚德也已跟“苍术”同时指出了“可疑”。至于中晚唐的医书,笔者因居偏处远,无条件见到,但在《经效产宝》序言(收入《中国医籍考》)里也发现了有力的证据。《经效产宝》(成书于“唐会昌”之后的公元852年,序言则是丁巳897年写的)内有“芎穷当归,善疗腹痛”一句,这里所用的药名是“芎穷”而非“川芎”,无可辩驳地显示出,直到唐王朝灭亡前的10年,“川”字尚未进入药名。
上列三方面事实推定,《仙方》不可能成书于“唐会昌间”。因此,被序言说成是该书作者的“蔺道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实性。种种迹象表明,“蔺道人”实际是北宋中期文人笔下所假托的人物,既跟“唐会昌间”无关,更非《仙方》的作者。至于《仙方》的真实作者,笔者推想,可能就是写序言的那位无名氏。
济宁市中医院(山东,272137) 杜纪鸣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3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