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散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尖)、防风(去芦.叉)、川芎(洗)、白僵蚕(去丝.嘴.微炒)、荆芥(去梗)、石膏(煅.烂研)、甘草(炙),各一两。白附子(炮)、羌活(去芦.洗)、全蝎(去尾针.微炒)、白芷、天南星(炮)、天麻(去芦)、地龙(去土.炙),各半两。乳香(研)、草乌(炮.去皮.尖)、没药(细研)、雄黄(细研),各一分。
川乌
又名:乌头、五毒根
性味:辛、苦,热;有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白僵蚕
又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性味:味辛;咸;性平
功效: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
荆芥
又名:假苏、鼠蓂、姜芥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石膏
又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性味:辛甘;寒;无毒
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白附子
又名:禹白附、牛奶白附、野半夏、野慈菇、鸡心白附、麻芋子
性味:味辛;甘;性温;有毒
功效: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
羌活
又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全蝎
又名:虿、奎、杜伯、主簿虫、虿尾虫、全虫、茯背虫、蝎子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
白芷
又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天南星
又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效: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主中风痰壅;口眼歪任意;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风痰眩晕;癫闲;惊风;破伤风;咳嗽多痰;痈肿;瘰疬;跌打麻痹;毒蛇咬伤
天麻
又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性味:甘,平。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地龙
又名: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性味:味咸;性寒
功效: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乳香
又名:乳头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
性味:味辛;苦;微温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
草乌
又名:乌头、五毒根
性味:辛、苦,热;有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没药
又名:末药。
性味:苦;平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雄黄
又名:黄食石、熏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效:燥湿;祛痰;杀虫;解毒。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年深日近,偏正头痛。又治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之气上攻头痛,头眩目晕,心忪烦热,百节酸疼,脑昏目痛,鼻塞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头目昏痛,并皆治之。常服清头目,利咽膈,消风壅,化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入好茶少许同调,食后及临睡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病论】
四物汤加味临床运用
四物汤具有补血的作用,可用于补血以治疗血虚;它又有调血的功效,凡血寒、血热、血瘀都可以用它来进行调理。《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此方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凡血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血热者,改熟地为生地。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地黄为当归的二倍。”现笔者就临床应用此方的病例和体会介绍如下。
[b]舌麻案
[/b]邱某某,男,21岁,未婚,商人。1982年4月25日初诊。述舌麻已2月余,入夜尤甚。前医予天麻白术汤、天麻钩藤饮及通窍活血汤加减治之,疗效不佳,改用西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治之,月余未效。今诊,尚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红,脉细弱等。遂辨为血虚舌麻。药用当归、川芎、白芍、首乌、酸枣仁各12g,生地、丹参各15g,谷芽30g,并连服24剂而诸恙皆除。继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调理,数剂而愈。
按:本病舌麻不强,与进食和语言均无影响。面色苍白,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者,血虚也。故用上方养血滋阴而获良效。
[b]脱发案[/b]
李某某,男,34岁,已婚,干部。1976年5月19日初诊。述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已1月多,以枕部为甚。小者如1分硬币状,有3,大者似银元,有两个。局部皮肤光亮,柔软,微痒。曾服西药,未效,改用生姜擦患处,亦未见好转。今诊,见心中微烦,大便微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此乃血虚血热生风所致之脱发也,应养血凉血,清热祛风。药用生地24g,白芍、丹皮、栀子、银花、川芎、当归、首乌各12g,防风、荆芥各9g,并连服21剂而脱发区开始长出少许黑发,又进15剂,则脱发区已普遍长发,又续服12剂而愈。
按:发为血之余。脱发而伴见上述脉证,说明血虚血热并生风,故用四物汤养血,生地、丹皮、银花、栀子凉血,首乌助四物汤滋补阴血,荆芥、防风祛风而获良效。
[b]久病头痛案[/b]
修某某,男,42岁,已婚、工人。1967年3月28日初诊。患者述头痛已3年,时发时止,每月均发2~3次,其痛始终在头顶及头部右侧,为持续性刺痛,每发必痛数小时。其痛与情绪波动、天气变化均无明显关系。痛时,以手击痛处,初剧而后逐渐减轻。曾服西药1年余,服之痛止,停药不久,其痛又作。1966年7月15日改服中药,前医予川芎茶调散、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镇肝熄风汤、五虎追风散、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均未取效,自服单方10余首,也未见好转,又针灸、按摩两月余,其病依然如故。今诊,头痛发作,且伴欲吐不吐,苔薄白,舌质发紫,脉弦缓等。此乃瘀血头痛也。当活血化瘀,药用生地、丹参各15g,赤芍、川芎、当归、川牛膝各12g,地龙9g,2剂而头痛明显减轻,5剂而止。继令每周服上方2剂,连服3月,其痛未发。停药观察半年,也未见头痛发作。
按:本病所以辨为瘀血头痛者,一为前医用多种治法皆无效,二为头痛部位始终不移,三为伴有舌质发紫也。故用四物汤,并以赤芍易白芍,并加川牛膝、丹参、地龙活血通络而获奇效。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