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参散
【处方】: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木通、蒺藜(炒.去刺)、乌蛇(酒浸.去皮骨)、干蝎(去土)、天麻、赤箭、何首乌(去皮)、陈皮(去白),各一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原蚕蛾,一分。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沙参
又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性味:甘,凉。
功效: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丹参
又名: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草、山参、紫丹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血参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红丹参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玄参
又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苦参
又名: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地骨、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木通
又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性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生疮;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经闭;痛经
蒺藜
又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功效: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乌蛇
又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青大将(《浙江中药手册》),剑脊蛇(《中药志》),黑乌梢、三棱子(《四川中药志》)。
性味:甘咸,平。 ①《药性沦》:"味甘,平,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咸,气平。"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 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 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天麻
又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性味:甘,平。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何首乌
又名: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疮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夜交藤根、黄花污根、血娃娃、小独根、田猪头、铁称陀、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何相公
性味:苦;甘;涩;性微温
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黄芩
又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原蚕蛾
又名:蚕蛾、晚蚕蛾、魏蚕蛾、天蛾
性味:味咸;性温
功效:补肾壮阳;涩精;止血;解毒消肿。主阳痿遗精;白浊;血淋;金疮出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毒;冻疮;蛇伤
【炮制】:上并生用,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热茶汤调下,服及半料,即减服二钱匕。初服三日后,先觉头项脊膂身上疼痛,乃药力与病相击也,当安卧两复时许,即无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