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丸

消风丸

【处方】:草乌头(半斤.用香油四两.炒令黄色) 麻黄(半两.去节根.先煎掠去沫.焙干) 白芷(半两) 附子(炮制.去皮脐.半两) 防风(去叉.一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藿香叶(一两) 干姜(炮.一两) 前胡(去芦.一两) 青橘皮(去白.炒.一两) 桂心(一两) 甘草(炙.二两) 龙脑(研.一分) 麝香(研.一分) 丁香(一分) 木香(一分) 白僵蚕(炒.一分) 蝉蜕(炒.半两) 皂角(不蛀者一两一分.去皮子.酥炙焦黄)

草乌头

又名:堇、芨、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金鸦、五毒根、耗子头

性味:辛;苦;热;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头风头痛;中风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阴疽肿毒;麻醉止痛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白芷

又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前胡

性味:苦辛,凉。 ①《雷公炮炙论》:"味甘微苦。" ②《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 ④《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⑤《纲目》:"味甘辛,气微平。"

功效: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麝香

又名:遗香、脐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麝脐香、四味臭、元寸香、臭子、腊子、香脐子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主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症瘕积聚;心腹急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脓耳

丁香

性味:辛,温。

功效: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白僵蚕

又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性味:味辛;咸;性平

功效: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

蝉蜕

又名:蜩甲、蝉壳、伏壳、枯蝉、蝉甲、蜩蟟退皮、蝉退壳、金牛儿、蝉退、蝉脱、蝉衣、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仙人衣

性味:味甘;咸;性凉

功效: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单板机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抽搐;破伤风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邪引颊,口歪僻,言语不正。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用温酒化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病论】

中医治疗病毒性脑炎

□ 缪茂军 冀红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病毒性脑炎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属于中医痉病,温病,暑温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或湿热病邪外袭,逆传心营所致。中医对于本病,按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具有较肯定的临床效果。 卫气同病证 症见面色红赤,突然发热,微恶风寒或但热而不恶寒,自汗出,唇红略干,头痛项强,嗜睡,口渴喜饮,恶心呕吐,四肢躁动,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苔白黄或黄厚而干,脉浮数或洪数,指纹浮露色红或深红或青紫,透达气关。 治宜清气透热,芳化透邪。用石膏知母汤加减:石膏25克,黄连6克,黄芩9克,黄柏6克,知母9克,银花连翘各9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服。 若热重者加栀子(剥皮)2克,鱼腥草6克以清泻肺热,凉血解毒;恶寒重者加制附子3克温阳固表;自汗甚者加浮小麦6克,煅牡蛎15克以收敛止汗;头痛项强者或抽搐者加钩藤9克,地龙3克,全蝎(研细末)0.5克(冲服)以熄风止痉,通络止痛;兼湿邪者加藿香9克,佩兰5克,茯苓9克,木通3克以芳香化湿,和胃止呕;便秘者加生大黄6克以攻积导滞。 中成药可选用普济回春丸,每次一丸(一岁以内减半),每日两次;或消风丸,每次一丸,每日1~2次;或甘露消毒丹,每次6~12克,每日1~2次;或时疫清瘟丸,每次两丸,每日两次。 气营两燔证 症见壮热多汗,躁扰不宁,头痛剧烈,谵语惊厥,频频呕吐,神志昏沉,颈项口噤,唇焦口干,四肢抽搐,目上视或直视,便干尿赤,舌红降,苔黄而干或无苔而光,脉细数或弦数,指纹紫红。 治宜清气凉营,养阴化瘀。以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15克,生地黄15克,知母9克,连翘9克,赤芍9克,黄连3克,黄芩9克,僵蚕9克,紫花地丁15克,郁金6克,板蓝根9克,水煎服。 若高热不退者重用石膏及大青叶以清热泻火,凉血;头痛甚者或抽搐者加全蝎0.5克(研细末冲服),蜈蚣一条(研细末冲服),白芷10克,蜂房6克以祛风,镇痉止痛;神疲者加黄芪12克,党参6克以益气;兼血瘀者加丹参12克,三七9克以活血化瘀;口臭便秘者加大承气汤以通腑泄热;兼湿者加茵陈15克,滑石以导热利湿;目眩者加菊花以明目。 中成药可选用保赤一粒金,每次3~24粒(根据岁数),每日两次;或珠黄散,每次0.6克(一岁以内酌减),每日两次;或牛黄镇惊散,每次0.15~0.5克,每日两次;或神犀丸,大丸每次一丸(打碎服用),小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 营血两燔证 症见面色紫暗,昏迷,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烦热不退,入夜尤甚,两目上视,瞳仁无反应,牙关紧闭,四末厥冷,皮肤发斑,二便失禁,唇舌紫暗,舌绛红或紫绛,脉弦数或沉浮不起,指纹紫暗,直达命关。 治宜醒神开窍,清营凉血,镇肝熄风。取羚羊钩藤汤加减:水牛角(先煎)9~15克,茯苓9克,生地黄12克,玄参12克,钩藤9克,甘草3克,生石膏20克,郁金6克,石菖蒲6克,赤芍9克,麦冬15克,羚羊角(研细末冲服)1.5克,水煎服。 若昏迷者立即取人参20克,急煎,取参汁送服安宫牛黄丸;热象明显者加黄芩9克,栀子(剥皮)3克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心烦易怒者加白芍9克,牡丹皮12克以清肝泻火;瘀血重者加桃仁6克,红花9克以活血祛瘀;头晕眼花者加夏枯草15克,菊花9克以平肝熄风明目;四末厥冷者加制附子3克,桂枝3克,细辛1.5克以温阳散寒。 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每次二分之一至一丸,每日1~2次;或玉枢丹,每次1.5~3克,每日两次;或紫雪散,每次1.5~3克,每日两次;或雷击散,每次3~6克(可用0.2克吹鼻取嚏),每日两次。 病毒性脑炎多呈起病急,故积极的防护是关键,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护: 流行期间勿去公共场所;饮食宜清淡而营养丰富,多饮水,勿食酸、辣、腥、膻之品;保持居室安静,空气流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