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甘草、牛蒡子(炒,研)、射干、荆芥、升麻。
桔梗
又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牛蒡子
又名:大力子、恶实
性味:辛、苦,寒。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射干
又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荆芥
又名:假苏、鼠蓂、姜芥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升麻
又名: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
性味:味辛;甘;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主时疫火毒;口疮;咽痛;斑疹;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妇女带下;崩中
【功能主治】:痘疮咽喉肿痛。
【摘录】:《片玉痘疹》卷五
【病论】
桔梗 中药诗赏析
春来桔梗嫩苗生,煮食须知味最精。 甘草可将同奏效,荠苨莫使错呼名。 咽喉气下痰俱降,痈痿脓排血自行。 诸品至高难得到,功非舟楫不能成。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桔梗味苦辛平无毒,入肺经。《图经》曰: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之。禀天初春稚阳之木气,得地西方阴惨之金味。清肺热以除痈痿,通鼻塞而理咽喉。排脓行血,下气消痰。定痢疾腹痛,止胸胁烦疼。俗方用此,乃名荠苨。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可乱人参,叶甚相似。宣通气血,泻火散寒,载药上浮。载散药,表散寒邪;载凉药,清咽疼喉痹,亦治赤目肿痛;载肺药,解肺热、肺痈、鼻塞、唾脓、咳嗽;载痰药,能消痰止呕,亦可宽胸下气。引大黄,可使上升;引青皮,平肝止痛。能解中恶、蛊毒,亦治惊痈、怔忡。又与甘草并行,同为舟楫之剂。王好古加味甘桔汤,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子,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吐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芪,发斑加荆防,疫毒加牛蒡、大黄,不得眠加栀子。其性属阳而升,凡病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者勿用。(李绍林)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