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风湿羌活汤

除风湿羌活汤

【别名】:除湿羌活汤、除湿汤

【处方】:羌活7分,防风5分,升麻5分,柴胡5分,藁本1钱,苍术1钱。

羌活

又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升麻

又名: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

性味:味辛;甘;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主时疫火毒;口疮;咽痛;斑疹;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妇女带下;崩中

柴胡

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藁本

又名:藁茇、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茎、藁板

性味:味辛;性湿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疝瘕

苍术

又名: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作1服。

【功能主治】:湿从外受,或一身尽痛,或头重如蒙,甚而昏冒。风湿相搏,湿因外中,得之于天阴淫雨,晴后湿蒸,早晨雾露,及久卧湿地,远行涉水,瘴气山岚,其证头身重痛,甚而昏冒,大便溏薄,皮肤浮肿。湿似疸(熏黄黑晦一症,若兼一身尽痛,乃是湿病,非疸,当从湿治),霍乱因湿,及因干湿四肢重着,骨节烦病,胸膈滞闷。风湿上冲,头重如裹,似有物蒙之,兼有热者。

【用法用量】:除湿羌活汤(《回春》卷二)、除湿汤(《金鉴》卷三十九)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病论】

李东垣善用升散药探讨

关键词:李东垣 升散药 风药 文献研究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创始人。他精研古典医籍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比较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脾胃学说的集大成者。在其用药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的特色就是很多方剂中都配以具有升散特性的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我们熟悉的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清胃散、普济消毒饮等方剂中都配以具有升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藁本、葛根、川芎、独活等。东垣称这些药物为风药,配伍在诸方剂中以助生长、升发之用。笔者仔细研读了东垣的主要著作并对东垣善用风药作了如下探讨。
风药的概念
我们这里所指的风药,是在李东垣学术思想和用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藁本、葛根、川芎、独活、白芷、荆芥等。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而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是东垣继承其师张元素关于药物气味的理论发展而来的。张氏注重药物的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的异同及其辨证关系,制定了药类法象及拣择制度、修合之法,并结合五行之说,将常用药品分为五类[1]。如: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其中风升生一类就是东垣风药应用的理论渊源。此处所指风药并非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仅具有发散解表功效的药物。
东垣重视脾胃升发以滋养元气,他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故在治疗内伤脾胃病和其他杂病时,制方遣药注重配伍风药以助生长、升发之用。如“羌活……手足太阳风药也。”“藁本……此太阳经风药也。”“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等。以风药天然具有的升发、向上、向外之特性,经配伍组方达到升阳、胜湿、散火、疏肝、引经等作用,而实现祛除病邪、消除病因、纠正机体阴阳偏胜偏衰,恢复脏腑功能协调的目的。
常用风药介绍
《内外伤辨惑论》[2]载46方,《脾胃论》[2]载64方,《兰室秘藏》[2]载281方,除去重复,三书共载自制方324首,共用药253味。表1为风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十味药统计表。
表1李东垣方剂中常用风药使用频率统计表
药物名称 使用次数 使用频率
升麻 163 50.31%
柴胡 161 49.69%
羌活 102 31.48%
防风 97 29.94%
藁本 36 11.11%
葛根 32 9.88%
川芎 31 9.57%
独活 26 8.02%
白芷 19 5.86%
荆芥 10 3.09%
由表1可见,风燥升阳药的使用是李东垣治疗疾病的特点之一。全书升麻、柴胡、羌活、防风等用得较多。
李氏最善用升麻、柴胡。这是因为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之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之影响甚大。李氏说:“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癖不一而起。”故此,“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此即东垣喜用升麻、柴胡升阳之理。
柴胡苦平微寒,能伍气药治经络之气,可同血药调脏腑之血。东垣临证时善用柴胡。认为“柴胡,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此少阳厥阴行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须用之药。善除本经头疼;若本经病,非他药能止也。治心下痞,胸胁疼,神药也。”即在表疏风散热,在上祛风止痛,和解少阳,治疗外感;发越郁火,用于内伤。风能胜湿,外湿内湿皆宜;和血调经,血热血滞可医。升发胆气,为升阳之法,每与益气之药同施;升举阴精,有益阴之助,须同滋阴之味为伍。能疏泄肝木,为肝郁所不舍;可消坚散结,为疡医所选用。引经报使,能入少阳厥阴。
升麻苦平微寒,轻浮上行,李东垣认为:“升麻,此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行经药也。若补脾胃,非此药为引用,行其本经,不能补此二经。”即升麻能升散解表而治阳明头痛及肌表风邪,更长于升举清阳之气。李东垣在治疗脾胃升降失调各类疾病中广泛应用本药,是由脾胃为升降枢纽理论决定的。李东垣认为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能潜降,因此就喜用升麻、柴胡等。东垣擅用升麻,取其升阳泻火、止泻、摄血、通窍。取其发散,在表以疏风散热,在里以发散郁火,而且又能疏泄肝气,祛风胜湿。反佐、引经的应用亦无一不得心应手。
东垣习用羌活。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足太阳膀胱兼入肝肾,取其祛风胜湿,助阳通经。羌活味薄气清,功专上升,有助阳发表之功。凡脾胃虚弱,清阳下陷,又风湿之邪侵入足太阳经,游行于头身而发病,均在所必用。独活用得较少,且多与羌活为伍,虽然也可以祛风湿之邪,但气浊下行,入足少阴肾经,故以治下焦伏风留湿为主。如升阳益胃汤配用独活以治湿邪留滞;羌活胜湿汤配用独活以祛除足太阴经之伏风留湿;除风湿羌活汤配用独活以治留于下焦之湿滞;升阳散火汤配用独活以治火郁于内等均是。独活与羌活、升麻、柴胡为伍,有上有下,相须为用,助阳上升与祛风胜湿之力更强。
防风味甘、微温,入足太阳膀胱兼入脾胃及肝经,能散风除湿,助阳引经,东垣临证赏用。诸虚不足,易受风邪侵袭而为病,防风与补气养血药、温中健脾药相配用,一则诸虚不足,多兼风邪,风药之用,意在祛风散邪,一以风药与养血药同用,则祛风不致太过,养血不致呆滞,寓补中有散之意。防风“具有辛润和风之能”。防风不比它药之燥性可畏,既可治外风,又能治内风。外则入太阳经祛散风邪,内则入脾胃以消除湿阻气滞。肝郁所致的腹中胀气,肝旺脾弱所致的腹痛泄泻,亦可取效。东垣说:“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所以常用以引经,且用以助阳。如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散火汤等皆是。然而对肝血虚所致的腹中急缩,非风邪所致的头痛、身疼,非脾为湿困或肝旺脾弱的泄泻等,当宜忌用。若误用,虽为润剂,亦可伤正气。
综上所述,东垣善于使用风燥升阳药配伍于各种方剂来治疗各种疾病,也就是说使用风药是东垣方剂配伍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参考文献
[1]裘沛然,丁光迪.中医各家学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48.
[2]丁光迪.东垣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 张俐敏 陈文莉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