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门冬丸

紫石门冬丸

【别名】:紫石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紫石英 天门冬各90克 当归 芎藭 紫葳 卷柏 桂心 乌头 干地黄 牡蒙 禹余粮 石斛 辛夷各60克 人参 桑寄生 续断 细辛 厚朴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25克 柏子仁30克 薯蓣 乌贼骨 甘草各45克

紫石英

性味:甘;辛;温;无毒

功效: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主心悸;怔忡;惊痫;肺寒咳逆上气;女子宫寒不孕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卷柏

又名:一把抓、老虎爪、长生草、万年松

性味:辛,平。

功效: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卷柏炭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

干地黄

又名:生地黄、原生地、干生地

性味:味甘;苦;微寒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禹余粮

又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中黄、白禹粮、禹粮石、余粮石、禹粮土

性味:甘涩;平;寒;咸

功效:涩肠;止血;止带。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便血

石斛

又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性味:甘;微寒

功效: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桑寄生

又名:茑、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树、茑木

性味:苦;甘;性平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

续断

又名:龙豆、属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锤草、和尚头、川断、川萝卜根、马蓟、黑老鸦头、小续断、山萝卜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主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性味:辛;温;小毒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厚朴

又名:川朴、紫油厚朴

性味:苦、辛,温。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食茱萸

又名:越椒(《广雅》),檔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千金·食治》:"辛苦,大温,无毒。" ②《唐本草》:"辛苦,大热。" ③《纲目》:"有小毒。"

功效: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 ①《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 ②《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中,诸冷实不消。" ③《唐本草》:"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 ④《食疗本草》:"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饮逆,又齿痛酒煎含之。" ⑤《本草拾遗》:"治恶血毒,起阳,杀牙齿虫痛。" ⑥《纲目》:"治冷痢带下,暖胃燥湿。" ⑦《重庆堂随笔》:"少食能疏风秘。"

柏子仁

又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性味:甘;性平

功效:养心安神;敛汗;润肠通便。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肠燥便秘

【制法】:上二十六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不孕。

【用法用量】:每次用酒送服10丸,一日三次,,渐增至30丸。以腹中热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