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皮汤
【处方】:赤苓、橘皮、槟榔、茵陈、泽泻、木香、川朴、猪苓。
橘皮
又名:陈皮(孟诜),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辛苦。"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癣。" 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 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槟榔
又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效: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茵陈
又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泽泻
又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
性味:甘,寒。
功效: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猪苓
又名:豕零、猳猪屎、豕橐、司马彪、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猪茯苓、野猪粪
性味:甘淡;平
功效:利尿渗湿。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
【功能主治】:湿热内攻,心腹胀痛,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水肿。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病论】
烂喉丹痧治验
储某某,男,10岁。发热二日(体温39.5℃)。对症给予解热药未效,至第二日清晨,诊见遍身红疹,如铺似盖,融合成片,状若涂丹。咽喉疼痛红肿,有少量灰白色渗出物。微咳喷嚏,面色潮红,口干,不思纳谷,口略苍白,舌尖红赤,脉浮数。诊为温热疫毒之邪,乘时令不正之气从口鼻侵入,蕴于肺胃所致。此疫邪在表,宜辛凉宣透,佐以解毒利咽,处以:桑叶10g,杭菊10g,芦根12g,连翘10g,公英12g,射干10g,马勃6g,板蓝根12g,薄荷5 g,枇杷叶10g,蝉蜕8g,甘草5g。三剂。方中桑叶、薄荷、杭菊、蝉蜕辛凉透疹;连翘、公英、板兰根、清热解毒;射干、马勃、化痰利咽;芦根保津;枇杷叶理肺止咳;甘草解毒和诸药。服药一剂,热渐退,神清,有食欲,服完三剂,疹渐退没,病已向愈。
烂喉丹痧即“猩红热”,是由外感温热疫毒之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腐烂、全身布满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疹后有脱皮为要要特征。本病初起邪毒在表,迨至中后期,热毒炽盛,则正虚邪恋温热疫毒之邪未尽,易导致心肾等并发症。其辨治要点为多发生为冬春季节,初起壮热、寒战、头痛、咽喉痛红肿,发热一天后出现皮疹,有先见于耳后、颈部、胸背和四肢等处,继而密布周身,融合成片,状若涂丹,若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退,显出苍白颜色。口唇周围苍白,肘前、腋窝、腹股沟等处有皱褶红线。舌质红绛起刺,呈“杨梅舌”。本病要与麻疹、风疹相鉴别。
烂喉丹痧为温疫毒邪,温邪最易伤阴,且痧毒以外透为顺,故透疹、解毒与保津为本病的基本治则。早期邪在肺卫,宜辛凉宣透、解毒利咽,如芦根、牛蒡子、薄荷、蝉蜕、板蓝根、马勃等;发疹期邪入气营,宜清气凉血、解毒化痧,如石膏、生地、丹皮、芦根、牛蒡子、连翘之类;后期肺胃阴伤,养阴为主,佐清余热,如生地、沙参、麦冬、石斛,连翘等。因邪热留连日久,耗气伤阴较甚,或可致心失所养,临床可并见心悸怔忡,当用清心、安神、镇惊之法,可选用清宫汤和朱砂安神丸化裁;若邪毒弥漫三焦不解,气机失畅,则可致肺气不宣,脾气不运,肾气不化,水液输布失常,症见周身水肿,二便失调,当以分利水湿、清热解毒,可选用大橘皮汤加减。本例邪在肺卫,速投辛凉宣透之品,佐以解毒保津,使疹易透,而阴不伤,疹透则热退,毒解则邪消,津复则病愈。(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