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丸
【处方】:肉豆蔻 赤石脂 钟乳粉 石斛 干姜 附子 椒 当归 茯苓 龙骨 人参各30克 诃子皮 桂各60克
肉豆蔻
又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性味:辛;苦;温
功效: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赤石脂
又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性味:甘;涩;酸;温;无毒
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湿疹;外伤出血
石斛
又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性味:甘;微寒
功效: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龙骨
性味:甘涩;平;无毒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俱虚,寒湿气胜,心腹绞痛,胁肋牵痛,手足厥冷,脘痞呕吐,不思饮食,怠惰嗜卧,滑泄频数,米谷完出,久痢肠滑,或变脓血,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二
【病论】
万密斋医事活动编年
万全,字密斋,明儿科医学家。祖籍豫章(今江西南昌),寄寓湖北罗田。世业医,祖杏坡,父筐,皆以医名。万氏遵其父训,学医本于《素问》、《难经》,深研《脉经》,攻读本草,参以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书,探玄勾隐,颇得其趣,医术益精,尤长于儿科证治。著有《幼科发挥》等医学著作十余种,为配合研究万全的学术思想,笔者对其生卒年代、医事活动和医学论著略作考证,供同道参考。
一、生卒年代:
迄今为止,关于万全的生卒年代,尚无一致的看法。据万全自述:“先考菊轩翁,成化庚子客于罗,娶先妣陈氏,生不肖。”(《叙万氏幼科源流》),笔者推算,万全出生距成化庚子(1480年)尚有很长一段时间。《广嗣纪要》卷十六的数十则幼科医案,乃万全74岁时自叙而成。内中所选最晚的一则案例,记作“隆庆壬申”(1572年),据此,万全生年当为1499~1501年。万全第二次叙刊《痘疹世医心法》的时间为“己卯”(1579年),故万全卒年当在1579年后,享年80岁以上。
二、医学著作:
万全一生著述甚丰,除祖传的儿科、痘疹等方面的专著外,于内、外、妇科等均有著作存世。清·康熙癸卯(1663年)刊行的《万密斋医学全书》,内容包括:《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养生四要》、《万氏女科》、《幼科发挥》、《片玉新书》、《育婴秘诀》、《痘疹心法》、《片玉痘疹》、《广嗣纪要》凡10种,103卷。这10种于清·乾隆年间均被收入《四库全书》。近年来,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在整理万密斋医书时,又搜集到了《痘疹歌括》、《幼科指南》、《外科心法》、《点点经》,合前10种并由湖北科技出版社陆续出版。但现存的这些著作大都是晚年所著,而早期的著作多已佚失。如万密斋于1549年《痘疹世医心法·自序》中所提到的《素问浅解》、《本草拾珠》、《脉诀约旨》、《伤寒蠡测》、《医门摘锦》等。而现存的万氏著述,又有部分名同实异,或交错叠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辗转传抄所致。如《痘疹心法》自1549年刊行后,“辞里有好事者,剽窃以为己述,刻之南赣,次乃改作。抚治郧阳孙公淮海,以改本刊行都司,黄州守孙公怀堂,又刊郧本载归四明。”(本书己卯自序)观现存本《片玉痘疹》与《痘疹心法》的卷一、卷十二至二十三,内容大致相同,可能即系《痘疹心法》的初刊本,经传抄更改书名者。又如《幼科指南》与《片玉新书》,文字内容也基本相同,仅行文的秩序有些差异而已。
三、生平年表:
弘治十二~十四年,公元1499~1501年,万全生于湖北省罗田县大河举,其父时年已52~54岁。
嘉靖三年甲申,公元1524年,万宾兰时年六个月病泻,初与全父菊轩翁求药治之,随止随发,菊轩翁时年己77岁,命全往治之,以陈氏肉豆蔻丸合胃苓丸,车前草煎汤下,一服即泻止。(《广嗣纪要》卷十六)
嘉靖六年丁亥,公元1527年,全妻钱氏生长子邦忠,菊轩翁年逾80始得一孙。(同上)
嘉靖七年戊子,公元1528年,生次子邦孝。(《广嗣纪要》卷十三)
嘉靖十年辛卯,公元1529年,长子邦忠三岁出痘,菊轩翁诊为虚寒证,命全作木香散服之,未尽其剂,泄止,疮复红活。(《痘疹心法》卷十六)
嘉靖十年辛卯,公元1531年,次子邦孝方四岁,患痘症,发热卒惊而绝,全乃掐合谷得苏,与导赤散、泻青丸,一服而搐止,十三日痘靥。(《痘疹心法》卷十二)
嘉靖十一年壬辰,公元1532年,其子邦正一岁病泻,甘大用以理中丸治之不效,反见大渴,全制玉露散,澄水调服而安。(《广嗣纪要》卷十六)
嘉靖十二年癸巳,公元1533年,屠父徐姓之子一岁半病泻,前医用玉露散不效,全予理中丸加熟附子治之而安。(同上)
嘉靖十六年丁酉,公元1537年,英山县郑斗门初生一男,生五日不乳,喷嚏昏睡,为之诊病。(同上)
嘉靖十七年戊戍,公元1538年,某女七岁,外感后先痢后疟,痢止而疟益甚,前医束手,全曰:“无虑,吾能治之,至春必愈。”用集圣丸一料,服至次年二月,果安。(《幼科发挥》卷三)
胡三溪二子俱出痘,长子经全调治十一日而安,全断次子为逆痘,后果死。(《痘疹心法》卷十四)
嘉靖二十年辛丑,公元1541年,监生胡笃罨时方4岁,二月间患咳嗽,全以润肺降火茅根汤,凡十七日而安如旧。(《幼科发挥》卷三)
三月,英山郑孔韶一女患呕吐,全视其证为伤食吐乳,遂取脾积丸授之,取下恶粪如靛。(同上)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公元1542年,县学生员胡晏患伤寒,乍寒乍热,诸医不识何证,全对之以半表半里,阴阳混乱,以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服之,当日寒热不再复作。(《痘疹心法》卷三十五)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公元1543年,英山县沈天禄病伤寒错语,全以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麦冬、生地、熟附子,一服而愈。(《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嘉靖二十二年甲辰,公元1544年,平县平湖乡耆老酒后伤寒,全调治而愈。(《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治罗田致仕县黄风山伤寒病,获愈。(《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公元1547年,胡龙患热病,身壮热,自汗出,大渴,喜裸体,脉弦大而虚。全制一方,用柴胡、人参、知母、甘草、淡竹叶、淡豆豉,一剂而愈。(《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公元1548年,全之母舅病伤寒,胸中痞胀,二便俱闭,前医以大柴胡汤下之未愈。全详察脉证,从内伤病中气不运论治,用二陈汤加苍白术、升麻、柴胡,一服而安。(同上)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公元1549年,初刊《痘疹世医心法》。(该书自序)
嘉靖三十年辛亥,1551年,用补脾法治疗举人省敬吾之风疾,调理至夏而愈。(《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公元1552年,罗田县县丞患中暑,腹痛,心悸脉促,全以小建中汤一服而痛定,再以人参、麦冬、甘草、白芍、生地、五味,以犭贲猪心煮汤煎,只一服而促脉止。
同年十一月望日,黄州府管粮通判胡暴得风疾,全诊为脾虚有痰,按法调治一月而愈。(《保命歌括》卷五)
嘉靖三十五癸丑,公元1553年,蕲水县李养晦伤寒胁痛,前医以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服之无效,全于前方再加牡蛎以泄其蓄水,只一服而痛止。(《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公元1556年,罗田县学生员胡应龙患热病鼻衄,胁痛,全治之而愈。(同上)
嘉靖三十八年戊午,公元1558年,庠生王民肃之子病吐,全嘱取理中末三分,煎后入猪胆汁、童便各一匙,服后即止吐。(《广嗣纪要》卷十六)
嘉靖三十九年己未,公元1559年,张公子病发热,目上直视,口多妄言,众医作风治无效。全诊为肺虚热,用小阿胶散而愈。(《幼科发挥》卷二)
嘉靖四十年庚申,公元1560年,一妇人患破伤风,全又桂枝汤加熟附子、黄芪、防风,一剂而病减,再予十全大补汤三剂而安。(《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嘉靖四十一年辛酉,公元1561年,一妇人远行而昏厥,全又十全大补汤去地黄、芍药,加细辛、半夏、干姜,三剂而安。(同上)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公元1563年,罗田县致仕州判汪城南内子病伤寒,十余日不大便,全以小承气汤去大黄加栀子,作大剂一服。微溏而安。(同上)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公元1565年,董西麓之子17岁病伤寒,似白虎证而脉虚,予黄芪(炙)、当归(酒洗)各一两,作汤服之而愈。(同上)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公元1566年,罗田县知县肖峰患伤寒,前医叠进汤药不效。全从阳明、少阳并病论治。处方:小柴胡合葛根葱白汤,一剂而愈。(同上)
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湖广右布政使孙,因阅卷得目疾,眼珠胀痛,全以八珍汤加减治之,遂愈。(《保命歌括》卷三十五)其女误食菱角伤脾,面肿而喘,夫人忧之,命全进药。全立一方,钱氏异功散加藿香叶、苏叶,一剂而安。(《幼科发挥》卷三)
隆庆二年戊辰,公元1568年,全之亲家李双溪,病发热,神昏,便秘。全诊为内伤似外感证,乃用补中益气汤加猪胆汁,取下结粪如羊矢者二、三十枚,服20贴而安。(《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孙淮海之女病痢,召全治之,予河间黄芩芍药汤加人参服之,五日病安。(《广嗣纪要》卷十六)
隆庆三年己巳,公元1569年,孙淮海之女7岁出痘,伴见发热,面赤腮肿,痘疹见逆状,举家皆惊,全以色脉无恙,认为病在经络,以保元汤加味,渐次调理而愈。(《痘疹心法》卷十二)
隆庆五年辛未,公元1571年,程旋溪之子出痘而多笑,全知其为心火有余,乃令用黄连一钱,山栀仁七分,辰砂五分,水为丸服之,三日后笑渐少,不数日又作喘,喉中汩汩有声,全诊为肺热症,乃制清金散火汤,一剂而减半,再剂而喘定。(《痘疹心法》卷十二)
万历元年癸酉,公元1573年五月,湖广右布政使孙小姐病泻,7月犹未止,并渴甚,诸医治之不效,全以白术散加天花粉,五日渴、泻俱止,热亦渐退。(《幼科发挥》卷三)
万历七年己卯,公元1579年,全已逾80岁,乃在1549年所刊《痘疹心法》基础上,“补其缺略,附以医案”,重新付梓。(《痘疹心法·自序》)
万历七年己卯后,万全卒。
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江苏,210029) 赵国平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