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汤

茯苓汤

【处方】: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熟地黄

又名:熟地

性味:味甘;性温

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泽泻

又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

性味:甘,寒。

功效: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栀子

又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性味:苦,寒。

功效: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麦门冬

又名:虋冬、不死药、禹余粮

性味:甘;微苦;寒

功效: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功能主治】:养血清热,利水消肿。主脾虚水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病论】

中西医结合促进皮肤病学发展

中西医结合事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在皮肤病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大,并成为本学科的鲜明特点之一。许多与皮肤病相关的中西医结合专著、期刊的出版以及各级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都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许多科研工作者从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对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皮肤病学的发展
我国医务科研人员在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有170余种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西医结合在皮肤病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比如中药方剂、外用的中药散剂等剂型、刺络、火罐、中药汽疗、穴位封闭、中药面膜等等,并且价格低廉。
通过组织专家网络、学术会议、对外交流等,有利地促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影响力。将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于临床,对中医药进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进行研究,对某些中药及中药单体进行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皮肤病治疗及基础研究进展
在临床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皮肤病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对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天疱疮等疑难病的治疗上。单纯的西医疗法对这些疾病起效较快,但容易复发。如银屑病,其发病率高,顽固难治,且易复发。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血热、血燥、血瘀、湿热、毒热、冲任不调等型,治疗多用清热凉血、养血润燥、活血化瘀、除湿解毒、调和冲任等法则。
银屑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是目前国内热门的研究课题。以往对采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虽有报导,但一般多属于临床疗效总结。目前对银屑病的治疗一般多主张采用温和的疗法,中医药正好符合这方面的要求,全国不少医院均有根据自己经验总结的配方成药,既方便了给药,也提高了疗效。不少医院及科研机构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如黄芩甙可有效治疗银屑病,而银屑病患者多核白细胞(PMN)对低浓度的三稀B4(LTB4)的趋化反应显著增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长海医院针对中药黄芩甙对银屑病PMN与LTB4趋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黄芩甙可以减少银屑病患者PMN及LTB4的趋化反应,促进了人们对黄芩甙治疗银屑病机理的了解。
近年来,不少研究人员对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如有学者用电镜观察中药克银方治疗银屑病前后的皮肤变化,用药前显示表皮棘细胞核及核仁增大,出现核仁细丝、染色质小团块,治疗后核及核仁缩小,核仁细丝及染色质团块消失。说明该药可通过抑制细胞的DNA合成而起到治疗目的。庄国康等发现克银丸治疗银屑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通过对皮损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治疗后角质细胞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微绒毛的分布从密集变为稀少,并且形态发生了显著改变,由原来的蘑菇状变为短小的棒状。林熙然等将中药提取物喜树碱配制成外用酊剂,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喜树碱能抑制表皮细胞分裂,促进颗粒层形成,从而使银屑病表皮的增生过度与角化不全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起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秦万章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银屑病,并通过观察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与皮疹的关系,发现甲皱皮肤毛细血管变化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张书元等发现土茯苓汤可通过促进SOD形成,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另外,全国不少医院陆续报道了中药对银屑病的治疗,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菝葜、丹参、青黛、白芷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 西医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并且减药后发生“反跳”的可能性大。而中医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中医虚证,治疗多采用扶正固本,活血解毒的法则。实践证明急性发作期,采用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控制病情,为防止糖皮质激素减量的“反跳”等副作用,而辅以中药清热养阴、凉血解毒,然后逐渐或停用激素,以健脾益肾、养阴益气、活血通络等中药长期调理,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使患者较长期的缓解稳定。
在实验研究方面,庄国康等用青蒿素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取得满意效果,研究发现治疗后皮损内皮细胞等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改善。秦万章采用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复方金荞片等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疗效,通过对其主要成分的研究,发现雷公藤总甙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关于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实验报道也很多,如张志礼等采用中西医结合、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观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并且糖皮质激素维持用药的剂量明显低于后两者,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减少治疗的副作用。类似的报道还很多。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具有广阔前景,对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均有重大意义。
天疱疮 对天疱疮的治疗也存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似的问题。中医治疗多采用健脾除湿解毒、养阴益气等方法。采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激素用量,缩短激素使用时间,而减少由于使用激素而引起的副作用和合并症,并可延缓复发。张志礼等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做了类似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可达90%,并且糖皮质激素用量明显低于单纯西药治疗。
硬皮病 对硬皮病的治疗,西医多采用低分子右旋醣酐、烟酸、维生素,甚至糖皮质激素治疗,其疗效普遍不理想。而在中医药方面多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治疗法则。中西医结合疗法的采用开辟了治疗硬皮病的新途径,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硬皮病的局部微循环和结缔组织代谢,并且对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可能具有调节作用。李君蒂等用积雪草(落得打)提取积雪甙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和局限性硬皮病,有效率达80%左右,经实验证实积雪甙能改善免疫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对上皮细胞有复活作用。有报道采用益气活血温阳等方法,再配合低分子右旋醣酐、大量维生素、小剂量激素等治疗硬皮病,取得了较单纯中、西药物治疗更好的效果。近年来不少医疗单位对中药丹参、当归、毛冬青、薄盖灵芝治疗硬皮病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皮炎湿疹等 中西医结合在某些急性皮肤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皮炎湿疹的治疗等。以往多数学者认为中药治疗疾病疗程较长,起效较慢,其对慢性疾病可能疗效更好。而近年来许多报导及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患疗效很好。例如,有实验研究发现苦参总碱、氧化苦参碱均能抑制环核苷酸二酯酶活性,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动物实验发现,采用苦参素治疗的实验动物的红斑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因而用苦参注射液治疗湿疹皮炎有较好的疗效。大部分医院皮肤病均有自己根据中医理论配制的中药,如泸州医学院的中药酸甘止痒合剂在治疗急性过敏性皮肤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实验研究发现该药有明显的抗组胺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又如张志礼教授的石蓝草煎剂,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患,治愈率高达90.1%,而且实验研究发现该药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对抗由组织胺、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引起的炎性渗出,可明显降低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并证明该药有抑制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减轻炎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作用。中医药对急性皮炎等急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还包括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
展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医是从宏观角度看问题,而西医则更着重从微观角度看问题,因此,这两者可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配合。中西医结合兼顾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因此,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者说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努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则应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宏观(中医)和微观(西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明生命活动的机理。中西医结合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但和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比较,在某些方面差距还很大,有待我们进一步发展,为人类医学做更大贡献。当然,中西医结合科研难度大、周期长,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广大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西医结合事业必将取得更快的发展。(原载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1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