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丸
【处方】: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芦头),京三棱1两(炮,锉),柴胡1两(去苗),白术3分,紫菀1两(洗,去苗土),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防葵3分,犀角屑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麝香1两(别研),赤芍药半两。
鳖甲
又名:上甲、鳖壳、甲鱼壳、团鱼壳、团鱼盖、团鱼甲、鳖盖子
性味:味咸;性微寒
功效: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
桃仁
又名:桃核仁、桃核人
性味:苦甘;平;无毒
功效: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赤茯苓
又名:赤苓、赤茯
性味:甘;淡;平
功效:行水;利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
桔梗
又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柴胡
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紫菀
又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枳壳
性味:苦;酸;性微寒
功效: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麝香
又名:遗香、脐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麝脐香、四味臭、元寸香、臭子、腊子、香脐子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主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症瘕积聚;心腹急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脓耳
赤芍药
又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劳。壮热羸瘦,心腹积聚,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注意事项】:忌桃、李、雀肉、胡荽、大蒜、苋菜,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病论】
土鳖虫的采集与加工
□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土鳖虫又名土元、地鳖虫等,在我国分布甚广,常见品种有中华地鳖、金地鳖、翼地鳖等。其中分布最广、药用价值最好、人工饲养最为普遍的品种为中华地鳖。
土鳖虫性寒,味咸,有小毒,有逐瘀、破积、通络、催乳、补肾的作用,主治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血滞闭经、瘀血腹痛等症。土鳖虫作为药用昆虫有近2000年的历史,中药成方如人参鳖甲丸、追风丸、跌打丸、消肿膏、七厘散及数量众多的骨科配方中,土鳖虫均为主要成分。目前,与土鳖虫配伍的中成药已达200多种。近年来人们对土鳖虫药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现代医学证明土鳖虫对白血病、癌症等有一定疗效,并有可能作为预防肿瘤的食用昆虫。
采 集
采集对象 按照中药药材要求,药用的土鳖虫为干燥的土鳖虫雌虫,包括老龄若虫和成虫。但目前人工饲养的采集对象除雌若虫、雌成虫外,还包括老龄的未长翅膀的雄若虫。
采集时间 雄若虫在最后一次蜕皮前留够种虫,多余部分即行采收。雌成虫在产卵盛期过后,除留足种虫外即可分批采收,一般两批:第一批在8月中旬前,采收已超过产卵盛期的尚未衰老的成虫;第二批在8月中旬至越冬前,凡是前一年开始产卵的雌成虫,可按产卵先后依次采收。如饲养规模较大或全年加温饲养的,在不影响种用的情况下,只要能保证虫壳坚硬,随时都可采收。不论何时采收,均应避开脱皮、交尾、产卵高峰期,以免影响繁殖。
采集方法 用1.1mm(2孔目)筛子,连同饲养土一起过筛,筛去窝泥,拣出杂物,留下虫体,将其放在瓷盆内以备加工。野生土鳖虫可用捕捉法和诱捕法采集。
加 工
晒干法 将采收到的虫体中的杂质去掉,然后禁食一天,以消化尽体内的食物,排尽粪尿,使其空腹,样既容易加工保存,又有利于提高药用价值。再将饿过一天的虫体用清水冲洗,除去体表的污泥杂质,接着把冲洗干净的虫体放入开水中烫泡3~5分钟,烫透后捞出用清水洗净,摊放在竹帘或平板上,在阳光下暴晒3~5天,达到干而具有光泽,虫体平整而不碎为好。
烘干法 有条件的地方可把烫死冲洗干净的虫体放入电热恒温箱内烘烤,温度控制在50℃~60℃,待虫体干燥后即可。烘干时一定要从低温逐渐升至高温,以防烘焦虫体而影响其药用价值。如遇阴雨天,又无烘箱时,可用铁锅烘干,即将烫死洗净的虫体装入铁丝网内,置锅内烘烤,温度为50℃左右,烘烤时不断翻动,使其受热均匀,以防烤焦。
干燥后的虫体,可用纸箱、木箱或其他硬质容器盛装。若暂不出售,可密封置干燥通风处保存,注意防潮和防虫蛀霉变。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