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膏
【处方】:瓜蒌(大者一个.去皮),黄蜡一两半,白芷(净拣)半两,麻油(清真者)六两,麝香(研)一钱,松脂(研)一钱半,零香、藿香,各一两;杏仁(去皮.尖)、升麻黄蓍、赤芍药、白芨、白蔹、甘草(净拣),各一分。
瓜蒌
性味:甘、微苦、寒。
功效: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白芷
又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藿香
又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杏仁
又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性味:苦;温;有毒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赤芍药
又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白蔹
又名:兔核、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山地瓜、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人卦牛、白浆罐、野红薯、地老鼠、野着薯、母鸡抱蛋。
性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炮制】:上以油浸七日,却比出油,先炼令香熟,放冷入诸药,慢火煎黄色,用绢滤去渣。入银、石锅内,入蜡并麝香、松脂,熬少时,以瓷盒器盛。
【功能主治】:摩风止痛,消肿化毒。治一切伤折疮肿。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薄摊绢帛上贴。 若头面风癣痒,疮肿疼痛,并涂磨令热,频频用之。 如耳鼻中肉铃,用纸拈子每日点之,至一月即愈。 如治灸疮及小儿瘤疮,涂之兼灭瘢痕,神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病论】
乳痨
乳痨
乳痨是以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溃后脓出稀薄,疮口不易收敛,病程缓慢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疾病。纱》科理例·乳痈》云:“乳内肿一块如鸡子大,劳则作痛,久而不消,服托里药不应,此乳痨症也。”《外科大成·乳痨》云:“乳房结核初如梅子,数月不疗,渐大如鸡子,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实相通,外见阴虚等症。”
本病临床较少见,多发生在20—40岁妇女,以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病率较高。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结核。
[病因病机]
多由素体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成;或由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耗伤阴液,痰凝气郁而成;或由肺痨、瘰疬、肾痨等病继发。
[诊断]
患者多原有结核病史,常为20—40岁已婚并曾生育的妇女。病程进展缓慢。
初起:乳房部一个或数个结节状肿块,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硬而不坚,肤色如常,压痛不明显。
成脓:肿块逐渐增大,相互融合,与皮肤粘连,推之不动,压痛或隐隐作痛,皮色微红微肿,成脓较迟,常需数日之久。若肿块软化,则已形成寒性脓肿,多位于一侧乳房部偏上方。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时,肿块不软化,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病变乳房部的硬化,使乳房严重变形或乳头内陷。伴有潮热盗汗,形瘦食少,神疲乏力等症。
溃后:脓肿溃破后发生一个或数个窦道或溃疡,排出混有豆腐渣样碎屑的稀薄脓液,腐肉不脱,极难收口,或形成疮口日久难敛,或形成乳漏,局部有潜在性空腔或窦道。伴低热,盗汗,食欲不振等症。
辅助检查:活动期血沉加快,混合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结核菌素试验活动期为强阳性。脓液涂片检查无脓细胞,有时可发现结核。胸部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有结核性肋骨骨体炎存在,或肺部有显著的结核病灶。钼钯\线摄片可见多发性边界不清的结节状阴影,或单发性结节阴影,周围有钙化灶。必要时取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鉴别诊断]
乳岩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肿块多为单发,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病情发展迅速,晚期患部皮肤呈典型橘皮样改变,肿块溃破后呈菜花样,时流血水,其味恶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坚硬。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气滞痰凝多见于初起阶段。乳房肿块,形如梅李,推之不移动,硬而不坚,不红不热,不痛或微痛,以后逐渐与皮肤粘连;伴心情不畅,胸闷胁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辨证分析:体质素虚,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火灼津为痰,痰火凝结,更兼肝气郁结,气滞痰凝,阻于乳络,而致乳房肿块质硬;肝气郁结,故心情不畅,胸闷胁胀;苔腻、脉滑为气郁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合消瘰丸加减。
(二)正虚邪恋多见于成脓或溃后。乳房肿块增大变软,皮色微红微肿,压痛或隐隐作痛,久则可有乳头溢脓溢血;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发病后失于治疗或治疗不当,正气渐虚,痰热之邪未能清除,故乳房肿块增大;热盛肉腐,肉腐为脓,故肿块变软,皮色微红微肿;病变蔓延至乳络,故乳头溢血溢脓;舌红、苔黄、脉数为有热之象。
治法:扶正托里透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三)阴虚火旺多见于后期。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状物,疮口日久难敛,形成慢性溃疡或窦道;伴潮热盗汗,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以致耗伤气血,阴虚更甚,皮肉不得气血之濡养,故疮口日久难愈,脓水清稀;阴虚而虚火上炎,故见潮热盗汗、颧红、形瘦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二、外治法
(一)初起用阳和解凝膏或回阳玉龙膏掺桂麝散敷贴。.
(二)成脓乳痨合并感染,肿块波动明显时,宜切开排脓。
(三)溃后切开排脓后或溃后疮口有腐肉,可用红油膏掺五五丹或七三丹盖贴;腐脱新生,可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等外敷;已形成窦道,可用红升丹或白降丹药捻插入,外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纱条或生肌玉红膏。
[其他疗法]
一、单方成药可兼服小金丹、芩部丹以提高疗效。
二、抗痨治疗按{全国结核病统一化疗方案》实施。初治病人可用链霉素0.75g肌注,每日1次;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5G,口服,每日1次。治疗2个月,再用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口服,每日1次,或每周3次,连服4个月。
[预防与调摄]
1.积极治疗原发结核病灶。
2.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3.加强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坚持用药,按医嘱完成疗程。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