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散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大麻仁1两,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紫苏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前胡
性味:苦辛,凉。 ①《雷公炮炙论》:"味甘微苦。" ②《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 ④《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⑤《纲目》:"味甘辛,气微平。"
功效: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麦门冬
又名:虋冬、不死药、禹余粮
性味:甘;微苦;寒
功效: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紫苏子
又名:苏子,黑苏子,铁苏子,任子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杏仁
又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性味:苦;温;有毒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病论】
治流感勿忘扶阳
□ 孙宏新 蒋艳玲 河南省中医院 当前流感为患,国内时有抗感方推荐,但是均从“温疫”立论,处方大率以一派清热解表、寒凉药物为主,应用于临床,多有效验。 然而,笔者临床中确也见到部分病人依上述法则治疗无效而加重的病例,经详加辨证后,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病情迅速缓解。因此,建议治疗流感时,在清热解表的同时,考虑到患者体质及阴阳虚实状况,辅助以扶阳药物,以求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伤寒论》所载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记载:“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为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药仅3味,但配伍严谨。方中附子振奋肾中阳气,使外侵寒邪无立足之地;细辛气味辛温雄烈,直入少阴,托邪外透而发于肌表;麻黄散寒解表,将处于肌表的寒邪发散于体外。诸药合用,从里向外,使寒邪随汗而出,肾经阳气外达,则发热诸症尽解。临证施用于素体阳虚及体弱的老幼患者,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陈某,女,36岁。接触患流感者2日后,出现头晕,乏力,畏寒怕冷,咽痛、伴见口干、自汗出,轻咳。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咽部暗红色,扁桃体不大。自服双黄连口服液等咽痛加重。接诊后考虑到患者原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体质较差,辨证属心肾阳虚,复感寒邪兼有阴伤。治疗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物:炙麻黄9g,附子9g,细辛3g,桔梗12g,生甘草30g,牛蒡子10g,玄参9g,浮小麦30g,霜桑叶10g,生姜6片。患者晚8时服药,晚10时咽痛明显减轻,夜间未再出汗,晨2时病已去大半,早上7时服二煎,诸症若失,惟余轻度咳嗽,以三拗汤合止嗽散2剂收功。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