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3分,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羊肉1斤(去脂,切碎,水4大碗,煮取汁3碗,去肉澄清),芎藭1两,桂(去粗皮)3分,芍药1两半,生干地黄(焙)4两。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羊肉
性味:味甘;性热
功效: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主脾胃虚寒;食少反胃;泻痢;肾阳不足;气血亏虚;虚劳赢瘦;腰膝酸软;阳痿;寒疝;产后虚赢少气;缺乳
【制法】:上药除肉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肉汁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病论】
岭南医学流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医学研究所 [imgz]78228_1.jpg[alt]广东骨伤科名家合影[/alt][/imgz] 左起:李家达、蔡荣、何竹林、李广海、黄耀燊、黄宪章(广东骨伤科名家合影1958年) [imgz]78228_2.jpg[alt]罗元恺教授(左一)与教研室老师们讨论学术问题[/alt][/imgz] 罗元恺教授(左一)与教研室老师们讨论学术问题。 在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性医学流派如孟河医学、新安医学、海派中医、岭南医学等学派的出现,促进了中医学术进步、繁荣和发展。不同地域医学流派的崛起、争鸣与交融,是构成当代中医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接上期八版) (二)岭南医学流派的主要特色 1.岭南医学流派学术的传承性 岭南医学流派学术渊源于传统中医药学,它与中原内地、三江(长江、黄河、淮河)流域名医学术有着一脉相承联系。如近代岭南名医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即研读山东名医黄元御《四圣心源》选取卷四至卷七共43种病证核心内容提要裨益于实际。又如近代岭南温病医家潘名熊由儒入医,重视经典,尝谓:内难神农,医学源泉,伤寒金匮,后学准绳。遥承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作《叶案括要》,可见岭南地域医学基于传统中医学术理论体系而形成。 2. 岭南医学流派学术的区域性 岭南医家学术流派重视南方炎热多湿、瘴疠虫蛇侵袭等环境因素,着眼于南方多发、特有疾病的防治。岭南名医防治传染病验方很多,如我院刘仕昌肠伤寒基本方、涤暑透湿汤;郭梅峰温病方;林建德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处方;赵思兢痢疾一方、二方、三方;以及广东省名中医陈镜合登革热系列方等,都具有应用地方中草药的特色,涉及岭南草药有:救必应、鸡骨香、素馨花、火炭母、布渣叶、番石榴叶、南豆花、葛花8种,其中救必应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制剂“胃肠宁”的主药,可见岭南名医充分利用本地药材资源。 瘴疠虫蛇侵袭是岭南地域多发病。黄耀燊应用验方“蛇伤解毒剂”,1975年夏抢救一被银环蛇咬伤的男青年,昏迷11天,停止自主呼吸30天,不能进食,极度消瘦虚弱,并曾一度出现呼吸和泌尿系统的霉菌感染患者,鼻饲岭南中草药广藿香、葫芦茶等芳香化湿、辟秽化浊之品,使感染得到控制。 3. 岭南医学流派学术理论的务实性 岭南名医,注重实效,不尚空谈。杨志仁的“金银花甘草汤”,金银花15g,甘草6g,用水二碗,煎成一碗,漱涤咽喉,每日5~6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红肿腐烂成脓,效果显著。陶葆荪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验方杧核汤、三叶汤就三四味药组成。医院外用双柏散方,主药黄柏、侧柏,调成膏状局部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各科痛症,疗效显著。邓铁涛“番石榴叶止泻汤”,独步单方,就番石榴叶一味。其审定出版《中医简便廉验治法》反映岭南中医临证方药的务实性。 4. 岭南医学流派学术的兼容性 近代西方接种牛痘术自广东传入,南海人邱熺敢为人先,《引痘略》敢笔之于书,牛痘术自此传入中土。学界认为岭南医学是地方医学、中原医学和外来医学的混合,从侧面反映岭南名医勇于吸取民间经验和外来医学新知,各学术流派具有兼容性的特点。 关国华教授是西学中专家,从中医辨证理论角度出发,将眼局部表现按中医辨证论治规律进行归纳研究,防治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获得省部级奖励。又如周岱翰教授是中医防治肿瘤领军人物,20世纪70年代师从广东省名老中医周子容、关济民老先生,医技衷中参西,学识推陈致新,提出“带瘤生存”是中医治癌特点之一,癌瘤的病机是“毒发五脏”,其学术内容涵盖肿瘤的中医病因学及发病学、中医四诊在肿瘤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中医肿瘤治则及治法研究、抗癌中药筛选及验证、中医肿瘤临床及中西医结合抗癌研究、癌症中医康复治疗、中医古籍的肿瘤文献理论研究等,最终形成学术团队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部防治肿瘤研究的重大项目。 5.岭南医学流派学术的创新性 岭南医学流派具有传承、地域、务实、兼容特色,是学术创新的基础。当代岭南医学学术流派通过学术团队形式来体现。罗元恺教授(1914~1995年)、罗颂平教授(珠江学者)及其团队,学术渊源,本于医经,受陈自明《妇人良方》、张介宾《妇人规》和傅山《傅青主女科》等名家医著的影响,注重脾肾和气血,调理冲任,融合岭南温病学派养阴保津的学术观点,提出妇科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而调理冲任就在于调理肾肝脾,并在长期临证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对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滑胎、不孕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有丰富经验。创制了补肾安胎的“滋肾育胎丸”和活血止痛的“田七痛经胶囊”,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月经周期的调节及其与月相的关系”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免疫性自然流产与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系列论著有《罗元恺医著选》、《罗元恺论医集》、《罗元恺女科述要》、《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等。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开拓岭南医学研究领域。他提出用“五脏相关学说”发展“五行学说”,五脏相关学说与五行学说区别在于:五脏相关学说强调实践优位而五行学说有推演成分,五脏相关学说是中医术语而五行学说是哲学语言,五脏相关学说有主次(层次)之分而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循环对等。因此,五脏相关学说能够更加准确表达五行与五脏关系,成为中医临床诊治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名老中医运用现代语言诠释古代中医五行学说的一种方式。邓铁涛学术团队完成“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10年12月也顺利通过验收。 四、岭南医学流派研究之展望 中医学术流派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通过众多杰出医学人物具体的临证实践及学术凝炼实现的,孟河医学流派、新安医学流派、岭南医学流派、海派(上海)中医、扶阳派(火神派)等流派的研究,反映了当代中医学术研究发展趋势。即名医是一个时期中医学术和临证水平的主要体现者,社会在需要中医名医为各阶层民众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同时,也同样需要提供理论学说的支撑。 (一)总结名医临证经验,凝炼学术见解 总结名医临证经验,凝炼学术见解,创立理论学说,仍然是当前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重点。当代岭南名医,是指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广东省名老中医”及“广东省名中医”与经国家两部一局批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他们的临证实践,创造性地解答了当代岭南地区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他们的论文著作、医案医话、经验方药、诊疗技术是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永恒的主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名医荟萃,刘赤选、陶葆荪、冯德瑜、周子容、李藻云、朱敬修、罗元恺、邓铁涛、李仲守、黄耀燊、关济民、司徒铃、林建德、钟耀奎、何志雄、关汝耀、蔡荣、杨志仁、刘仕昌、赵思兢等老一辈名医是医院的奠基者,他们是全国知名的大师级人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院临证与教学;广东省名中医靳瑞、刘亦选、王德鉴、熊曼琪、陈纪藩、丘和明、劳绍贤、赵立诚、彭胜权、杨文辉、欧阳惠卿、陈镜合、许鑫梅等承上启下,是各个学科传承与发展的学术带头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院扎扎实实、积极而有步骤地开展对岭南名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1-4批导师邓铁涛、罗元恺、黄耀燊、刘仕昌、钟耀奎、赵思兢、黎炳南、王德鉴、靳瑞、刘亦选、熊曼琪、陈纪藩、丘和明、彭胜权、许鑫梅、赵立诚、周岱翰、陈镜合、欧阳惠卿、陈基长、王士贞、关国华、崔学教等遴选学术继承人,目前已有三批结业出师。另一方面,也对已故的老一辈名医学术经验进行整理研究,成果收载入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年出版《岭南中医药文库》,形成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发展良性循环。 (二)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培育新一代名医、名师群体 中医流派是以名医群体及其传承者为主体,以学术主张为内涵,因学术有专攻,治法有特效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流传。因此,流派必有名医,而单一的名医则未必能形成流派。在研究整理名医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医院建立了“岭南名医工作站”,继而成立以邓铁涛教授为名誉所长的“岭南医学流派研究所”,构建岭南医学流派研究平台,将系统梳理岭南医学各个专科的学术传承、独门秘笈、专方用药。通过跟师临证,记录医案,编纂专著等方式,培养新一代的各科名医、名师。并通过与其他地域医学流派的学术交流,研讨中医流派的文化与学术特色,推动学术进步,提高临床疗效。 岭南医学流派的学科优势远远未被发挥,岭南生草药类、伤寒金匮类、温病瘟疫类、内科杂病类、骨外伤科类、妇科学类、儿科学类、喉科眼科学类、针灸推拿学类、中医诊法类、方书验方类、中西汇通类等,无论是古代近代当代,名家辈出有传世之作,溯本穷源,贯穿百家,中医学术发展有时空阶段,即以时间积累获取发展空间,当代岭南医家学术流派研究以临床价值为取向,以名医学术团队活动形式来体现自主创新的原则。 深入开展岭南医学流派的研究,是建设广东中医强省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学科发展与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以上关于岭南医学流派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无论是取材或论点评述方面,仍属肤浅,有待充实提高,敬请学界指正。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