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
【处方】:煅石膏 连翘 黄芩 花粉 甘草梢 薄荷 柴胡
煅石膏
性味:甘、辛、涩,寒。
功效: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连翘
又名:旱连子、大翘子、空翘、空壳、落翘
性味:苦;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主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
黄芩
又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甘草梢
性味:甘;寒
功效:泻火解毒;利尿通淋。主热淋;小便短少;阴茎中疼痛;胸中积热
薄荷
又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性味:味辛;性凉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
柴胡
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功能主治】:治肺热,鼻流紫血者。
【用法用量】:加竹叶5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病论】
中医外感热病治疗溯源(四)
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三字,历代皆未参透其意,多把其理解为太阳病的提纲证,也就是“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症状的总称;也有的认为,太阳病本身就有恶寒,后文云“不恶寒”,显然是自相矛盾,所以“太阳病”应当是“阳明病”的误笔或错简。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仲景此条作注解时云:“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阳明也。”所以有人认为温病就是阳明病,比如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就持温病即是阳明病的观点。笔者认为,此处的“太阳病”三宇,既不是太阳病的提纲证,也不是阳明病的错简,面是外感热病发病第一天之意,也就是“伤寒一日,巨(太)阳受之”的意思,是外感热病初起第一天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当时“日传一经”的学说人人皆知,而且《伤寒论》中也可以找到受其影响的痕迹。
“恶寒”是太阳病的必备证候,“不恶寒”而发热,则是阳明病的特点,“渴”是入里化热伤津之象,所以仲景对温病的定义,是没有表证的、里热外发型的外感热病。《伤寒例》对温病的发病情况作了更为细致地描述:“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它是一种里热外发型的伏气温病。
对于温病的治疗,仲景并没有明言,《伤寒论》虽然受《素问·热论》“日传一经”的影响。但是更重视辨证论治,笔者坚信仲景决不会用麻黄汤、桂枝汤去治疗“不恶寒”的里热外发型的温病;而且仲景见到“发热而渴”或是“壮热为病”的温病,其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黄芩汤、大小柴胡汤等加减使用也势所必然。
温病学说发展至清代,对于温病的概念不再遵仲景的定义,其含义已由伏气变为新感,由仅发于春季变为可泛发于四季,由里热外发变成由表入里,由治当清泄里热变为治当发汗泄表。此与伏气温病说的学术观点有了明显的区别,故可名为广义温病。
吴鞠通说:“仲景所云(温病)不恶风寒者。非全不恶风寒也。其先亦恶风寒,迨既热之后,乃不恶风寒耳。古文质简,且对太阳中风,热时亦恶风寒言之,故不暇详耳。”吴鞠通承认仲景时代也有他说的几种温病,其区别只是他用治疗温病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仲景、叔和却是用伤寒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叶天士《温热论》所说如出一辙。
叶天士《温热论》云:温病“辨卫气营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事实上,仲景伤寒与后世温病的区别,并不是象叶天土所说的那样水火不容。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仲景伤寒的六经辨证大致相似,都是表述外感热病由表入里、自轻而重的发展规律。所不同的是它们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表证的治疗方法表现为辛温与辛凉。当然,这种区别的形成,经历了一千多年的不懈探索。是辛凉解表法的成熟,催生了温病学派的诞生。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形成标志着温病学派的成熟,已为其后的广大医家所接受,成为今天临证治疗的准则。姜春华先生所提倡的截断扭转学说,可以说是基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与专病专方温病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值得提出的是,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中医学家,论述过早期使用寒凉方药,容易造成“表闭不解”,不能奏效。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以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鸩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孙思邈所说的以“诸冷物”治疗“百无一效”的病证,应当是表证阶段,如果是里热亢盛的阳明证,以“诸冷物”治疗不应当“百无一效”。
另外,圣散子虽然使很多人被害,但它必定有其所适应的证候,我们不能设想它从来就没有一丝疗效,那么它的适应症只能是外感热病的表证恶寒阶段。后人不能辨证用药,用圣散子普治一切证候,才会造成如此不良后果。
《金史·张元素传》云:“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刘完素)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张元素为刘河间治疗伤寒的故事,虽未必是历史事实无误,但张元素指出其过早使用寒凉,伤阳表闭,不能作汗而解,切中刘氏学术之偏,于医理颇有发明。
叶天士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说明不到里热亢盛的气分阶段,就不可应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章虚谷也云:“邪在卫分,汗之宜辛凉表散,不可用凉。清气热不可寒滞,反使邪不外达而内闭,则病重也。”吴鞠通将仲景桂枝汤收为《温病条辨》第一方,用以治有恶寒表证的温病,此虽遭后世讥议,但其出方立论必有所据。
总之,辛温、辛凉发汗,皆取其辛散透邪。否则,过温则有碍病势之热,过凉则闭其腠理,使邪热不能外达,故均非所宜,但辛凉比辛温易施,少有变证。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