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汤
【处方】:人参1钱,当归1钱,茯苓1钱,白术1钱5分(土炒),扁豆2钱,丁香3分,藿香3分,陈皮3分,炙甘草4分。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扁豆
又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四川中药志》),藤豆(《中国药植图鉴》)。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温。" ②《食疗本草》:"微寒。" ③《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①《别录》:"主和中下气。" ②《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③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⑤《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⑥《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⑦《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⑧《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⑨《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丁香
性味:辛,温。
功效: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藿香
又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功能主治】:产后7日内,曾服生化汤3-4帖,血块不痛,呕不纳谷。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呕吐止,去丁香;受寒,加吴萸1分。
【摘录】:《胎产心法》卷下
【病论】
小儿腹泻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
【治法】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
【方名】止泻汤。
【组成】 匾蓄7.5克,瞿麦7.5克,车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党参7.5克,赤苓7.5克,白术7.5克,生甘草5克,莲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黄连5克,罂粟壳3克,白头翁7.5克。
【用法】水煎服,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1岁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处】宋从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虚热,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名】止泄灵。
【组成】车前子(微炒)32克,泽泻(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克,胡黄连24克,焦白术24克,炒扁豆24克,生山药24克,党参16克,广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开水调服,日服3次,3-6个月者每次1.2-1.5克,6个月-1岁服1.5-2克,1岁1个月-1岁8个月服2-3克,1岁8个月-2岁服3-4.5克。
【出处】胡安黧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除湿,敛阴固肠。
【方名】龙牡三石汤。
【组成】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汤化水,频频进服,日服1-2剂。
【出处】李志山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方名】健脾粉。
【组成】党参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处】郑振华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
【治法】消导止泻。
【方名】消导止泻汤。
【组成】佛手5-10克,山楂5-10克,麦芽5-10克,连翘5-10克,白术5-10克,陈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永厚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湿健脾。
【方名】建食和中汤。
【组成】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系1岁左右小儿用量)。
【出处】汪鑫涛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
【治法】醒脾和胃,渗湿利水。
【方名】新加胃苓汤。
【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桂枝7.5克,厚朴7.5克,陈皮7.5克,炙甘草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柴国剑方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