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散
【处方】:前胡、柴胡、独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前胡
性味:苦辛,凉。 ①《雷公炮炙论》:"味甘微苦。" ②《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 ④《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⑤《纲目》:"味甘辛,气微平。"
功效: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柴胡
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独活
又名: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性味:味苦;辛;性微湿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
天麻
又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性味:甘,平。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地骨皮
又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薄荷
又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性味:味辛;性凉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功能主治】:痘初发,在疑似之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痘科辨要》卷十
【病论】
聚星障
聚星障是黑睛上生多个细小星翳,伴涩痛、畏光流泪的眼病。病名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常在热病后,或慢性疾病,或月经不调等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下发病,多单眼为患,也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不及时,可发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症,愈后遗留瘢痕翳障,影响视力。本病与西医学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相类似。
[病因病机]
一、风热或风寒之邪外侵,上犯于目。
二、外邪人里化热,或因肝经伏火,复受风邪,风火相搏,上攻黑睛。
三、过食煎炒五辛,致脾胃蕴积湿热,熏蒸黑睛。
四、肝肾阴虚,或热病后阴津亏耗,虚火上炎。
[临床表现]
病情初起,沙涩疼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或红赤不显;黑睛骤起翳障,如针尖或称星大小,色灰白或微黄,少则数颗,或齐起,或先后渐次而生,其排列形式不一,可散漫排列如云雾状,可联缀呈树枝状(图11—1),一般不化脓,但病程较长。若星翳傍风轮边际而起,扩大连接,中间溃陷者,变为花翳白陷;若复感邪毒,团聚密集,融成一片,溃人黑睛深层者,变为凝脂翳。
[诊断依据]
一、自觉沙涩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
二、黑睛病变早期有多个针尖或称星大小之星翳,继之相互融合如树枝状或地图状。荧光素钠染色阳性。伴有不同程度抱轮红赤。
三、病变区知觉减退。
四、多有感冒、发热、劳累或精神刺激等诱因。
五、一般为单眼发病,少数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有复发倾向。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相鉴别(详见“花翳白陷”、“凝脂翳”节)。
[辨证论治]
本病之辨证要结合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综合分析。首当辨病因,审脏腑。若为外邪者,治当疏散外邪;为肝火者,治当清泻肝火;为湿热者,治当清热化湿。对于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常为虚实夹杂,治须分辨虚实之孰轻孰重,采用扶正祛邪法,耐心调治,方能取效。
外治以清热解毒、退翳明日为主,并可结合针刺、热敷等方法治疗。
一、内治
(一)风热上犯
[主证]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性轻扬,热性炎上,风热上犯于目,故症见黑睛骤生星翳,抱轮发红等;风邪人侵,卫气失宣,故发热恶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恶寒轻;风热上犯于咽,故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散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原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若加板蓝根、大青叶、紫草可增强解毒之功。
(二)风寒犯目
[主证]黑睛星翳,抱轮微红,流泪羞明,恶寒发热,寒重热轻,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外袭,上侵于目,故症见黑睛星翳,抱轮微红等。风寒束表,卫阳受遏,故见恶寒发热;寒为阴邪,故恶寒重,发热轻;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发散风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去枳壳。方中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川芎辛温发散风寒;前胡、柴胡、桔梗辛散风邪,还可载药上行,以利头目。诸药配合,以治风寒翳障。
(三)肝火炽盛
[主证]星翳渐次扩大加深,白睛混赤,胞睑红肿,羞明流泪,头痛溲赤,口苦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今肝经素有伏热,又夹外邪,内外相搏,以致肝火炽盛,火性上炎,黑睛受灼,故病变扩大加深,症状剧烈。头痛溲赤,口苦苔黄,脉数为肝火炽盛之候。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清泻肝胆实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小便;肝火炽盛易伤肝阴,又虑方中多苦寒之品,苦能化燥伤阴,故配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正不伤。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便通去大黄、芒硝,加金银花、蒲公英、千里光等清热解毒之品。
(四)湿热蕴蒸
[主证]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溲黄便溏,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濡。
[证候分析]过食炙赙五辛,肥甘厚味,以致酿成脾胃湿热,湿性重浊粘腻,与热邪胶结,留恋不去,故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清阳被阻,气机不利,故头重胸闷。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故便溏。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濡是湿热之征。
[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方中杏仁、苡仁、蔻仁开上宣中利下,芳香化湿浊;半夏、厚朴苦温燥湿;通草、竹叶、滑石清利湿热,诸药合为化湿清热之剂,服至舌苔退净,湿化热清,则转为退翳明目之剂。
(五)阴虚邪恋
[主证]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以致阴虚无力抗邪,邪气久留不解,黑睛星翳,迁延不愈。阴亏虚火上炎,故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为阴津不足,目失濡养。舌红少津,脉细为阴虚津乏之征。
[治法]滋阴散邪。
[方药]加减地黄丸去枳壳、杏仁。方中重用生地、熟地滋养肾水,当归柔润养血;牛膝性善下行,与二地合用,以降上炎虚火;羌活、防风祛风散邪退翳。诸药配合,则能滋阴散邪,退翳明目。若气阴不足者,可加党参、麦冬益气生津;虚火甚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此外,还可加菊花、蝉蜕等以增退翳明目之功。
病至后期,遗留瘢痕翳障者,参照宿翳治疗。
二、外治
(一)银黄注射液稀释一倍后滴眼,或用熊胆眼药水滴眼,每日6次以上。病情重者,可用银黄注射液0.5毫升作球结膜下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二)1%无环鸟苷或0.1%碘苷滴眼液滴眼。在急性期1—2小时滴眼1次。眼眵多者加用抗生素眼液或眼膏。
(三)病变影响瞳神缩小者,必须滴用扩瞳剂,如1%阿托晶滴眼液,次数视病情而定,防止瞳神干缺。
(四)用秦皮、银花、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竹叶、防风等煎水,作湿热敷。
(五)病至后期,遗留瘢痕翳障者,点用犀黄散以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三、针刺治疗
可选用睛明、四白、丝竹空、攒竹、合谷、足三里、光明、肝俞等穴,每次取局部1—2穴,远端l~2穴,每日1次,视病情选用补泻手法。
[预防调摄]
本病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故增强体质、保持正气存内是防止本病的根本措施。平素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七情和畅,饮食调理适宜,以使体内阴阳气血相对协调。
如有感冒等热性病发生,在发热期或发热后,须注意眼部病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已病后,古人提出要善于保养,并要注意眼部清洁,切不可乱加揉擦。在强光下可戴防护眼镜。护理上劝病人思想开阔,及时服药点药,饮食注意清淡,保持大便通畅,以利早日康复。
[转归预后]
本病如能早期治疗,效果尚好;若治不及时,常易反复发作,不仅难以速愈,且易变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愈后常留瘢痕,影响视力。
[文献摘要]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聚星障证,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后逐渐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余。如此生起者,初起者易治,生定者退迟,能大者有变,团聚生大而作一块者,有凝脂之变,联缀四散,傍风轮白际而起,变大而接连者,花翳白陷也。若兼赤脉爬绊者退迟,若星翳生于丝尽头者亦退迟,进速且有变,盖接得脉络生气之故。此证大抵多有痰火之患,能保养者庶几,斫丧犯戒者变证生焉。”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