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姜汁炒)、栀子(炒)、苍术、川芎、香附、砂仁、神曲(炒)、山楂、木香少许。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半夏
又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黄连
又名:王连、支连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栀子
又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性味:苦,寒。
功效: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苍术
又名: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香附
又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性味:味辛;微寒;无毒
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砂仁
又名:缩沙蜜、缩砂仁、缩砂密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化湿开胃;行气宽中温脾止泻安胎。主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神曲
又名:六神曲(《本草便读》)。
性味:甘辛,温。 ①《珍珠囊》:"辛。" ②《汤液本草》:"气暖,味甘。" ③《滇南本草》:"性平,味甘。" ④《纲目》:"甘辛,温,无毒。"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①《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 ②张元素:"养胃气。治亦白荆。" ③《汤液本草》:"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 ④《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闪挫腰痛者,煅过淬酒温服有效,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钱,日二。" ⑤《本草述》:"治伤暑,伤饮食,伤劳倦,疟气痞证,水肿胀满积聚,痰饮咳嗽,呕吐反胃,霍乱,蓄血,心痛,胃脘痛,胁痛,痹痿眩晕,身重,不能食,黄疸。" ⑥《本草再新》:"消瘰疬疽瘤。"
山楂
性味:酸、甘、微温。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胃中有火,膈上有痰,令人时常恶心,呕吐清水,作嗳气吞酸等证。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久病虚者,加人参、白术;胃寒者,加益智、草豆蔻、干姜、桂心之类,去黄连、栀子,又甚者加丁香、附子;如胁痛,或脾痛,右关脉弦,呕吐不已,此木来侮土,加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青皮、芍药、川芎、砂仁、神曲之类;如时常吐清水,或口干,不喜食,冷涎自下而涌上者,此脾热所致,加白术、芍药、升麻、土炒芩连、栀子、神曲、麦芽、干生姜;如时常恶心,吐清水,心胃作痛,得食则暂止,饥则甚者,此胃中有蚘也,加苦楝根、使君子煎服即愈,或用黑锡灰、槟榔各等分,米饮调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引丹溪方
【病论】
常用除痰方剂
◎方 名:二陈汤(除痰之剂)
总 结:溼痰
编 号:001
组 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主 治:治一切痰饮为病,欬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加 减:1.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查、麦芽、神麴。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气痰:加香附、枳壳。
9.?痰在皮裏膜外:加白芥子。
10.四肢痰:加竹沥。
归 经:此足太阳明药也。
方 义:1.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
2.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
3.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
4.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
变化方:1.六君子汤:本方加人参、白术。治气虚有痰。
2.陈皮半夏汤:本方去茯苓、甘草。
3.桔梗半夏汤:上方加桔梗。
4.半夏茯苓汤:本方去陈皮、甘草。
5.小半夏加茯苓汤:上方加生姜。并治水气呕恶。
6.茯苓半夏汤:本方加黄芩。治热痰。
7.二陈加栀连生姜汤:本方加黄连、栀子、生姜。治膈上热痰,令人呕吐。
8.砂枳二陈汤:本方加砂仁、枳壳。行痰利气。
9.导痰汤:本方加?星、枳实。治顽痰胶固。非二陈汤所能除者,再加菖蒲,治惊悸健忘,怔忡不寐。
10.顺气导痰饮:导痰汤加木香、香附。治痰结胸满,喘欬上气。
11.本方加枳实、菔子、山查、神麴、栝蒌。治食积痰嗽发热。
12.加味二陈汤:本方加苍术、枳壳、片子姜黄。治痰攻眼肿,并酒家手臂重痛麻木。
13.温中化痰丸:本方除甘草,加乾姜、姜汁糊丸。治胸膈寒痰不快。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