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散

鹿茸散

【处方】: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巴戟1两,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1两,蛇床子1两,石斛1两(去根,锉),肉苁蓉1两(酒浸1日,刮去皴皮,炙干),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杵为末),牛膝1两(去苗),远志1两(去心),雄蚕蛾半两(微炒),石龙芮3分。

鹿茸

又名:斑龙珠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天雄

又名:白幕

性味:辛;热;大毒

功效:祛风散寒;益火助阳。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五味子

又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性味:酸、甘,温。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蛇床子

又名: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癞头花子、 野茴香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宫寒不孕;寒湿带下;阴痒肿痛;风湿痹痛;湿疮疥癣

石斛

又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性味:甘;微寒

功效: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肉苁蓉

又名:肉松蓉、黑司令、纵蓉、地精、马足、马芝、大芸、寸芸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菟丝子

又名: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缠龙子、黄丝子

性味:辛甘;平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

牛膝

又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苦;酸;性平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征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远志

又名: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辛;苦;性微温

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

石龙芮

又名:无毛野芹菜、鸭巴掌、水堇、水黄瓜香、打锣锤、清香草

性味:苦、辛,平。有毒。

功效:消肿,拔毒散结,截疟。用于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精气不足,腰脚酸疼,羸瘦无力,阳道0萎弱。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二

【病论】

小儿脑瘫中医诊疗技术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简称脑瘫。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异常等。常致终生伤残,影响正常生活。 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范畴。 [b]中医病因病机[/b] 肝肾亏虚: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出现痴呆、失语、失聪、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等。 脾肾两亏:若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头项软弱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等症状。 肝强脾弱:肝木亢盛,则出现肢体强直拘挛,肢体强硬失用,烦躁易怒。木旺乘脾,致使脾上更虚,导致肌肉瘦削等症。 痰瘀阻滞:痰湿内盛,蒙蔽清窍,则见智力低下;病程迁延,络脉不通,瘀阻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则毛发枯槁、肢体运动不灵、关节僵硬。 [b]辨证论治[/b] 1.元气不足证 [证候] 神气怯弱,表情呆滞,形羸自汗,不语少言,耳失聪,目不明,肢体拘挛不用,关节屈伸不利等。舌苔白或舌体胖,脉细无力。 [治法]大补元气,疏经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等。 2.瘀血阻络证 [证候]面色晦暗,肌肤甲错,青筋暴露,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僵直或伴有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主要药物:桃仁、红花、赤芍、老葱、麝香等。 3.真阴耗损证 [证候]神倦乏力,腰酸腿软,健忘失眠,烦急易怒,盗汗便干,手足心热等。舌红体瘦或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气,温通筋脉。 [方药]补益地黄丸加减。主要药物:鹿角、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桂心、熟地黄、牛膝、木瓜等。 4.脾气虚弱证 [证候] 面色萎黄,倦怠懒言,四肢痿弱,手不能举,足不能立,咀嚼无力,食少流涎,大肉陷下等。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脉细而弱。 [治法] 益气健脾,升阳通络。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甘草、陈皮等。 [b]经验方[/b] 1.脑瘫方 [药物组成] 制黄精、丹参、黑芝麻、核桃肉、猪脊髓、兔脑髓、枸杞子各60克,黄芪、杜仲、山楂、怀山药、牛膝、桑寄生、山茱萸各30克,熟地黄、黄柏各24克,当归、炙甘草各15克。 [功效] 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用法用量] 上药煎汁去渣,浓缩,加蜂蜜收膏,每服一匙,每日3次。 2.三甲鹿茸散 [药物组成] 制鳖甲15克,制龟板15克,炮穿山甲15克,鸡内金15克,炒白芍15克,砂仁3克,番泻叶0.5克,鹿茸末3克。 [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壮骨。 [用法用量] 共研细末,每服一克,每日3次。 3.调气和血汤 [药物组成] 党参、丹参、赤白芍、淮山药各12克,川牛膝、木瓜、五加皮各10克,甘草3 克。 [功效]调气和血。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煎取汁3次,分 3~6次服。 [b]适宜技术[/b] 1.针灸法 头针:选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语言区,百会透神聪,交替取穴,每日1次,留针30分钟,30次为一疗程。 体针:选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髀关、伏兔、风市、足三里、委中、环跳、夹脊、肾俞、腰阳关、悬钟,太冲透涌泉。若抽搐加人中,若惊吓加神门,交替取穴,每次取10穴,隔日一次,30日为一疗程。 耳针:选穴神门、脑干、皮质下、心肝、肾、肾上腺、小肠,用掀针,留针胶布固定,留针 48小时,左右耳交替,30次为一疗程。 耳穴压法:用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取耳前交感、脑干、皮质下、心、肝、肾、脊髓;上肢瘫加肩、肘、腕;下肢瘫加膝、踝。每次只贴一侧,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每日按压2~3次。 2.推拿法 患儿俯卧,沿脊椎方向从至阳到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叩打;按、揉脊柱旁开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腧穴。患儿坐位,按、揉摩,点风池、哑门、天柱、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穴。患儿仰卧,按、揉、捏、拿四肢,下肢在点阳陵泉、委中穴的基础上,拿、揉外侧、后部肌群。上肢在点中府、肩井、曲池穴的基础上,拿、揉上臂前肌群、后肌群及前臂的前后肌群。 3.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不仅可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张力和血液弥散,而且还具有收缩血管和加速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提高脑组织的氧供量,改善脑缺氧,对损伤的脑组织和神经有促进再生的修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脑瘫的作用。 4.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 又称血液光量子疗法。经紫外线照射后充分充氧的自血回输给患儿,可使红细胞携氧能力明显提高,提高脑部病变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和改善局部微循环,“唤醒”半暗带,促进脑瘫症状的改善。D4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