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散
【处方】:瓜蒂1分,雄黄(醋煮,研)1钱,甘草(炙,锉)1两,女萎2两。
瓜蒂
又名: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催吐,退黄疸。用于食积不化,食物中毒,癫痫痰盛;外用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雄黄
又名:黄食石、熏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效:燥湿;祛痰;杀虫;解毒。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女萎
又名:小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效:消炎消肿,利尿通乳。用于肠炎,痢疾,甲状腺肿大,风湿关节疼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黑疸,身体及大便并黑,及黄疸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用赤小豆20粒,茯苓1分,水1盏,煎至6分去滓,调服。须臾当吐,吐止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病论】
张子和生平有关史料简述
张子和(1156~1228年),名从正,字子和。因其籍贯睢州考城,春秋时为戴国,又自号戴人。
张氏生平见诸史料甚少,研究者只能从元·脱脱《金史》、元·刘祁《归潜志》、明·李濂《医史》等著作所载只言片语中得以窥豹。现结合《儒门事亲》中提供的素材及有关史资料,作一简述。
故 里
“胶瘤”案载:“郜城,戴人之乡也。”[1]郜城,即考城,是子和里籍。清·康熙年间《考城县志·卷一·沿革》:“金初属曹州,又改属睢州”。民国《考城县志·卷十》:“今曹之考城东南有北郜城路史”。路,宋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逐渐带行政区划和军事区域性质。“大便燥结”案又言:“戴人过曹南省亲,有姨表兄病大便燥涩”。曹南,即“曹之考城东南有北郜城”,指子和从侨居地陈州到故里原籍考城探亲。1928年建置民权县时,旧考城地域从睢县划归民权县。据考,金代考城遗址即今民权县林七乡西南二里旧县集处[2]。史料所言“睢州”、“考城”均应指今河南民权县,而非现之睢县或兰考县。其地应在今安徽省曹县以南,河南省民权县以东约40华里处。
侨居地
《儒门事亲》颐斋引云:“宛丘张子和”,明·《心印绀珠》朱伪序称子和“金宛丘人”,《归潜志》言张氏“久居陈”,“伏瘕”案谓“除得陈州张戴人方愈”,“腰胯痛”案亦说“闻得陈郡有张戴人,精于医”。宛丘、陈州都是指子和侨居地而非故里。《读史方舆记·河南开封府陈州》云:“宛丘在州城南三里”,乃陈州邑名。古宛丘,为春秋时陈国国都。以古地名指代今地,是前人习俗,二地实一,地在今河南淮阳县境。“膏淋”案曰:“闻戴人侨居(氵隐)东”,证明此乃侨居地。《河南通志》说“与麻知几辈,日游(氵隐)水之上”, (氵隐)水,一称殷水,即今沙河。子和亦说:“予之庄,邻沿蔡河,来往之舟常舣于此”。蔡河为(氵隐)水支流,“(氵隐)东”殆盖指此。《儒门事亲》中记叙张氏的医疗活动范围,均以此地为圆心,约为北到开封,南达息县,东至舞阳,西及亳县的一个圆周地域。
生平简介
子和生于公元1156年,时值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贞元四年。正是宋金对峙,社会动荡之际。
《儒门事亲·卷一》中子和自述:“余自先世授以医方,至于今日五十余年”,“感风寒”案又说:“戴人时年六十一”。可以推断,子和十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二十余岁悬壶应诊。“偏头痛”案说:“余识此四五十年矣”,正与此合。
子和曾云:“余向日从军于江淮之上,一舟子病,予诊之,乃五实也。余自幼读医经,尝记此五实之证,竟未之遇也”。有学者据此认为其年青时曾从军[3、4]。结合宋金征战史实,在1156~1228年间,宋金大兴军旅战于“江淮之上”有两次。首战时值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遭南宋军民殊死抵抗,金军侵临采石未渡,复折扬州,后因国内有变而北归。此时子和年仅五岁,不可能从军。此战导致宋金第二次议和,此后金世宗锐意内治,南宋亦休生聚养,南北偃然无事达三十余年。第二次史称“开禧用兵”,时值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宋趁金世宗已崩,章宗新继,金北部部落叛变,财匮国衰之机,以图恢复北土而用兵。金朝“十一月起民兵于河南,十七万人入淮,十万入荆襄”,[5],金兵渡淮,攻六合,破真州(今仪征),逼江岸。宋师不利,三月后以南宋输币议和告终。此时子和年50岁。子和曾云:“余亲见泰和六年丙寅征南师旅大举”,当指此役。以五十之龄从军似匪夷所思,然元人脱脱说:“金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边衅,辄下令签军,使远近骚动。民家丁男,若强壮,或尽取无遗”[6]。张氏从军,并非执戈冲阵,从他为舟子治病来看,只是履随军医生之职,故五十岁亦可被签征,过了二三个月的短暂军旅生涯。
金·祯佑中(约1214~1215年),子和与麻知几初逢于顿丘,由此结下了深厚友谊,张氏时年58岁,麻氏40岁。金·兴定中(1217~1221年),张子和被召补太医,不久辞归,是其生平重要事件。张氏自述诗中曾不无得意地夸耀“野芹曾献紫宸前”,晚年老病困顿中还叹息“不是当年过汝南”,表达了心境上有着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失落之感。据《泰安府志·二十七艺文》记载,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曾下召“征聘天下深通医者”,金南渡后,汴京与子和侨居地陈州相距极近,“伏瘕”案说:“汴梁曹大使女,年既笄,病血瘕数年。太医宜企贤以破血等药治之不愈。企贤曰:除得陈州张戴人方愈。一曰,戴人承语至汴京,曹大使乃邀戴人问焉……乃涌泄之法,数年之疾,不再旬而效,女由是得聘。企贤问谁治之,曹大使曰:张戴人。企贤立使人邀之。”所以“兴定中,召补太医”之举,极可能经过曹大使与太医宜企贤的举荐而促成,子和时年约61岁左右。《归潜志》云:“旋告去”,《河南通志》言“居无何辞去”。辞归的原因,《杂记九门》有“及其归也,谤言满市”的记载。一般认为,系子和惊世骇俗的攻邪学说不被同行理解,攻邪三法未能迎合上层官僚权贵喜温补、恶攻泄的俗尚。张氏亦持能厌事,不屑曲膝迎奉,羞于“官医迎送长史,马前唱诺”,故尔辞归。金·李夷《赠国医张子和》诗,描述了子和在汴京的这段生活,从中还可体会另有原因,其诗云:“禁御暄暄以字行,粗工往往笑狂生。天将借手开金匮,云本无心到玉京。歌啸动成千日醉,留连翻厌五侯鲭。祝君莫触曹瞒怒,世上青黏要指名。”[7]诗中勾勒了子和“为人放诞无威仪,颇读书,嗜酒”(元·刘祁《归潜志·卷六》)的名士风范,暗示高标远旨的医学理论不被粗工理解,还引用曹操杀华佗之典,婉劝子和不要触犯权贵。故子和的告去,可能还有避祸隐归的因素在内。
张氏辞太医归陈后,依然行医、课徒。恰逢麻知几“兴定末,试开封……以误诎……隐居不为科举计”[8]。因兴趣、性格及际遇相似,二人渐为知交,史称麻知几“晚更喜医,与名医张子和游,尽传其学,且为润色其所著书。”[8]《儒门事亲》的最后写作、讨论与修改,当在此际。
《十形三疗》诸医案中还记录了子和交游中下级地方官吏,与驻军将帅相与饮宴,为他们家属治病,在他们府第小住,“在诸葛寺避暑”,“客邓墙寺”等,反映了其晚年常访道于寺庙,客居于禅院,交游于(氵隐)水之上,隐迹于林泉之中,过着名医与隐士的生活。
子和卒于1228年,时值金正大五年,宋理宗绍定元年,纪年戌子。“目赤”案载:“李民范目常赤,至戌子年火运……民范是年目疾大发,遂遇戴人,以瓜蒂散涌之立消。不数日又发……张云:候秋凉再攻则愈……。”据此可知,子和是年夏季尚为人疗目疾,虽已约病人秋凉再治,但医案已无复诊记录,可以推断张氏卒时当在1288年(戌子)秋冬之季,享年72岁。
门 人
常德 字仲明,河北镇阳人,生卒年未详。其与子和初遇于“(氵隐)水之南乡”,正是子和侨居地。从“风痰”案分析,子和治愈仲明之子风痰疾时,其子方15岁,仲明当在35岁左右。此后子和治愈了常氏“因风鼻塞”、“二阳病”、“湿痹”及其妻子“遇寒手热”。常德亲自历验了汗吐下三法的独特功效,使之诚心对子和执弟子礼,遂以子和门人自居。常德颇得子和心传,著有《伤寒心镜》,刊于1217年,又名《张子和心镜别集》。在“伤寒双解散”中说“此法子和得之,规绳于人,世所未知也”。“论发汗”云:“守真双解,子和演为吐法,岂非凉药亦能发汗也”,其主旨亦在阐述子和学术。常仲明等人还记录整理了张氏医案部分,即《十形三疗》;医话部分,即《杂记九门》。张了和、麻知几相继逝世后,还将写作《儒门事亲》后剩余的医学资料及医学启蒙教材汇撰为《治法心要》,成为子和撰写《儒门事亲》的主要助手。
栾企 字景先,是子和晚年所收门人。“肠澼下血”案说:“棠溪栾彦刚病下血,医者以药下之,默默而死。其子企,见戴人而问之……戴人曰病挫其心也,心主血,故被挫则血不禁……治不当下。……智不足而强谋,力不足而强举,心安得不挫也。栾初与邢争屋不胜,遂得此病。企由是大服,拜而学医。”有学者认为,栾企,字景先,古人名与字之间常有一定联系,“企”有望义,“景先”有仰慕义,即以“企”为名,而“景先”乃其字。[3]
《杂记九门》记有子和课徒的情形:“西华一老夫病,法当吐,令门人栾景先下药。景先初学,其人不吐,反下走二行,乃告戴人”,子和随之向其传授了涌吐法的使用诀窍:“先以齑汁一碗横截之,药即下咽,待少顷,其鸡翎勿令离口”,生动地反映了栾企学医的情况。而“牙痛”案则记录了栾企据子和的攻邪理论,以舟车丸大下阳明经余热,治愈了牙痛的情形。
栾氏学医较常德晚,学医前无医学基础,其学医时间似在子和晚年,故《儒门事亲》现通行本中收集的一系列医学基础资料,如《治法心要》、《撮要图》等,极可能是为栾景先学医而撰辑。
阎瑀 字润夫(1204~1286年)。元·姚燧云:“阎氏,曹之漆园人,后徙陈之西华,……长由其外舅申琏与张子和同侍疾英邸,故尽得其术,业医事亲。……故施验于外者,疾辄已,……求药其门者日以滋众。……年五十,饬其子曰:吾从学良医,又勤心奇书古方……”[9],史书及《儒门事亲》中虽未见载,其亦当是子和门人。
参考文献
[1]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M].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后引文未标码者均自此)
[2] 张正华.张子和故里考[J].河南中医杂志,1986,(4):24.
[3] 姜春华.张于和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2):17.
[4] 邓铁涛.子和医集.编校说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7.
[5]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二十一·章宗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 元·脱脱.金史·卷四十四·志二十五·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清·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卷四百十六·太医院部[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
[8] 元·脱脱.金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六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 元·姚燧.牧庵集·卷二十七·医隐阎君阡表.见:丛书集成初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荆门市石化医院(湖北,448000) 萧国钢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