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气散
【处方】: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巴豆14个。
巴豆
又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性味:种子:辛,热;有大毒。根、叶:辛、温。有毒。
功效: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制法】:上药同一处炒,令巴豆焦赤,取青橘皮捣为细末,巴豆不用。
【功能主治】:上气喘急,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降气汤”、“青皮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病论】
经行咳喘肺痨等证
妊娠咳嗽 胎气壅滞 痰热阻肺 咳嗽喘急 胸腹胀满 新加马兜铃汤 【方名】 本方以马兜铃为主药,故在《太平圣惠方》中名为马兜铃散,我们进行加减,可适合当前的子嗽证。 【组成】 蜜炙马兜铃10克,桔梗6~9克,甘草5克,贝母6~9克,紫苏5克,陈皮6克,炙桑白皮10克,炙百部9克,杏仁10克,青蛤壳(先煎)10克,炙枇杷叶9克。 【服法】 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用】 化痰止咳,清热理气。 【适应证】 用治妊娠咳嗽,胎气壅滞,痰热阻肺,咳嗽喘急,胸腹胀满,或者支气管炎咳喘者。 【方解】 本方以马兜铃为主药,是针对子嗽而用的。子嗽多热,热犯乎肺,与痰浊相阻,以致肺失肃降,故致咳嗽不已,马兜铃清热化痰,肃降肺气。因本病常由外邪所引起,故方中又用桔梗、紫苏、杏仁、百部等,开肺撤邪,理气化痰以止咳;再用桑白皮、青蛤壳,清肺热,肃降肺气,贝母以化痰止咳;子嗽者,常与胎气有关,因此又用陈皮配合紫苏以理气,并有和降肺胃的作用;加入枇杷叶,旨在肃降肺气耳。 【临床运用】 本方药除应用于子嗽外,还可以用于经行咳喘、肺痨等病证。 1.经行咳喘 月经失调,先期量多,色红,质黏腻有小血块,伴有经行咳嗽气喘,痰多黏腻,胸闷烦躁,气喘,口渴便艰,小便黄少,脉象细弦滑带数,舌质红,苔色黄腻,每至经后,咳喘烦热即愈。以本方治疗时,加入赤、白芍各10克,炒荆芥6克,蒲黄(包煎)9克等为合。 2.肺痨或蓐劳 形体清瘦,午后低热,入夜盗汗,咳嗽频作,咽喉干痒,咯出黏痰较多,有时夹红,神疲乏力,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质红绛,苔少色黄,病来已久。以本方治疗时,应去桔梗,加入阿胶珠10克,炙知母6克,西洋参3~10克。 【按语】 我们认为,子嗽者,也即是胎气胎火导致的咳嗽,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子嗽的病程较长,有的甚至很长,大约有三过程。初期时,子嗽出现感冒状态,或者正由于感冒所引起,所以此期治疗,着重在宣肺散邪,化痰止咳,可以一般的桑菊饮、银翘散,加入杏仁、前胡、大贝母即可,但初期甚短,中期较长。中期,即痰热阻肺,胎气壅滞,是新加马兜铃汤的适应证。我们在临床曾经碰到多例子嗽病证,即妊娠咳嗽,均在一个月以上,咽痒咳剧,以早晚为著,尤以入晚至夜间为剧,胸闷气窒,不得平卧,烦热口渴,妊娠中后期还应有胎动腹痛,脉象弦滑带数,舌质红绛,苔黄腻,治疗以清肺化痰,肃肺止咳的新加马兜铃汤加减,药用:蜜炙马兜铃10克,炒黄芩9克,炙百部、杏仁、青蛤壳(先煎)各10克,炙橘皮6克,炙桑白皮9克,紫苏5克,炙枇杷叶9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前后服此药10余剂,子嗽基本控制。在子嗽的后期,常因咳嗽咯痰偏多而耗伤肺胃之阴,甚或耗损肾阴,故宜从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止咳治疗,可用百合固金汤合新加马兜铃汤治疗,同时必须注意休息,避免接触和服食刺激之品,避免感冒伤风,以免愈后复发。在新加马兜铃汤中,马兜铃、百部、青蛤壳为主要药物,当分别介绍之。 马兜铃:又名蛇参果,味苦、微辛,性寒,归肺经,具有清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一般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桑白皮、贝母合用。亦可用于痔瘘肿痛,且可治水肿,能泻肺行水,此外尚多用于梅核气、百日咳、早期高血压等病证。《药性论》认为其“性平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可。”《本草纲目》认为它“微苦、辛,寒能清热,苦辛能降肺气,钱乙补肺阿胶散用之,非取其补肺,乃取其清热降气也,邪去则肺安矣。”《本草经疏》云:“马兜铃,入肺除热,使气下降,咳嗽者,即升之病也,气降热除,嗽自平矣。痰结喘促,亦肺热病也,宜并主之。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甄权用以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洁古用以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者,皆除热降气散结之力也。”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疗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湿疹等病。关于其具体作用《本草纲目》曰:“百部,亦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门冬性寒而不热,热嫩宜之,此为异耳。”《本草述》认为:“百部,乃先哲多谓其能治久嗽,损庵所云,治久嗽用以保肺者也。以此治暴嗽者,宜于肺气素虚之入,而随分寒热,有以佐之,如寒则生姜,热则和蜜,如治久嗽者,加蜜因为其虚而定有热也,岂漫无区别乎哉!”由此观之,百部治久嗽,性润而偏温,所以在子嗽中用之,必须蜜炙之。 青蛤壳:为蛤蜊之壳,又称蛤粉,味咸,性寒,入肺、肾经,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之功,能治疗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等疾,《本草纲目》认为:“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软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本草经疏》认为:“蛤壳粉味咸气寒无毒,为诸痰之要药。盖痰未有不由火气上炎煎熬津液而成的,咸能软坚润下,得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矣。”可见蛤壳咸降,清火化痰,合诸药而调肺肾,故能建功。 【加减】 子嗽早期,风寒外袭,痰火内炽者,本方应加入桑叶6克,炒荆芥6克;如烦热口渴,午后面部升火者,咳逆倚息不得收者,去桔梗、紫苏,加入炙知母6克,炒黄柏9克,炒子芩9克;如咳嗽日久,口渴喜饮,舌质红绛,苔少津亏者,应加入川百合、北沙参各10克,麦冬6~9克。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