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汤

黄耆汤

【处方】:黄耆1两,枳壳(去瓤,麸炒微黄)3分,防己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赤芍药3分,当归(切,焙)半两。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枳壳

性味:苦;酸;性微寒

功效: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防己

又名:解离(《本经》),载君行(《本草蒙筌》),石解(《纲目》)。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药性论》:"汉防己:味苦,有小毒。木防己:味苦辛。"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大苦。"

功效: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 ①《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②《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③《药性沦》:"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④《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 ⑤《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⑥《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性味:辛;温;小毒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赤茯苓

又名:赤苓、赤茯

性味:甘;淡;平

功效:行水;利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

赤芍药

又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身体肿满,心胸壅闷,喘促气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病论】

痈疡剂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山栀羌,柴桔归芎芩芍防;红花牛蒡升玄薄,清热解毒活血良;痈疽初起能消散,腮腺炎种又何殃。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银花解毒汤 银花解毒地丁翘,犀角丹皮夏枯草;再把川连赤苓入,痈疽疔毒一齐消。
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脉管炎证此方魁。
五神汤 五神汤用紫地丁,牛膝车前白茯苓;再加银花水煎服,湿热痈疮自可平。
神效托里散 神效托里有忍冬,耆归甘草一并从;补气养血又解毒,善消肠痈或奶痈。
犀黄丸 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与牛黄;乳岩横胘?或瘰历,正气未虚均可尝。
醒消丸 犀黄丸内用麝香,没药乳香加雄黄;米饭和丸酒送服,痈毒消散保安康。
蟾酥丸 蟾酥丸用寒水石,麝朱胆枯与乳没;轻粉铜绿雄蜗牛,疔毒外敷内服适。
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斛玄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海藻玉壶汤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可睹。
透脓散 透脓散治毒成脓,耆归山甲皂刺芎。
医学心悟透脓散 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托里透脓汤 托里透脓参耆芷,归朮三甲与皂刺;青皮甘草加生麻,痈疽脓陷宜服之。
阳和汤 阳和汤方主阴疽,鹿胶桂麻姜炭地;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疮自愈。
中和汤 中和汤有参苓耆,朮归芎芷加陈皮;乳没银花皂刺草,擅治疮疡气血虚。
小金丹 小金丹内麝草乌,灵脂胶香与乳没;木虌地龙归墨炭,诸疮肿痛最宜服。
内补黄耆汤 内补黄耆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苇茎汤 苇茎汤方千金存,桃仁薏苡冬瓜仁;瘀热在肺成痈毒,热泻脓除新自生。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桃,冬瓜仁又加芒硝;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清肠饮 清肠饮内用玄参,银花地榆加苡仁;芩麦归草煎服后,肠痈痛止足能伸。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散肿力不缓;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薏苡仁汤 薏苡仁汤瓜蒌仁,丹皮桃仁一并存;湿滞血瘀腹胀痛,肠痈初起急煎烹。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9)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