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螯
【拼音】:Chē áo
【英文名字】:chela
【别名】:蜃、昌娥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车螯,生海中,是大蛤,即蜃也。《本草图经》:车螯之紫者,海人亦谓之紫贝。近世治痈疽方中多用,其壳煅为灰敷疮。南海、北海皆有之,采无时。人亦食其肉,云味咸平无毒,似蛤蜊而肉坚硬不及。亦可解酒毒。北中者壳粗不堪用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砗磲科动物砗蚝的壳或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ppopus hippopu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可捕,剖壳,将壳、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砗蚝,贝壳呈不等四边形或菱形,壳质重而坚厚,一般壳长153mm,高117mm,宽113mm,个别大型者长可达385mm,高达250mm,重达10kg。两过大小相等。两侧不相等。壳顶位于背缘稍靠前方,壳顶前方中凹,足丝孔狭窄,足丝孔边缘有排列整齐、紧锁的齿状突起。壳前端凸圆,后端稍尖,腹缘呈波状屈曲。背缘略平。外韧带长,黄褐色,浓淡不匀。壳白色或黄白色,精 糙不平,具有粗细不等的放射肋多条,并布有紫色斑点,幼体时更明显。壳内面白色,有光泽。具有壳表放射肋相应的肋沟。铰合部狭长,左、右壳各具主齿和侧齿1枚。外套痕不清晰。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壳中央稍近下方,但不甚明显。足大,足丝不发达。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车螯,生海中,是大蛤,即蜃也。《本草图经》:车螯之紫者,海人亦谓之紫贝。近世治痈疽方中多用,其壳煅为灰敷疮。南海、北海皆有之,采无时。人亦食其肉,云味咸平无毒,似蛤蜊而肉坚硬不及。亦可解酒毒。北中者壳粗不堪用也。
【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低潮区附近珊瑚或礁池内。
资源分布:我国两沙群岛有分布。
【化学成分】:本品含砗磲凝集素(tridacnin)。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积解酒。主发背痈疽;疮疖肿毒,酒积癖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食疗本草》:“(车鳌)蝤蝥类,并不可多食之。”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肉:解酒毒。消渴并痈肿。
2.《纲目》:壳:消积块,解酒毒,治痈疽发背焮痛。
3.《纲目》:车螯,味咸气寒而降,阴中之阴也。入血分,故宋人用治痈疽,取恶物下,云有奇功,亦须审其气血虚实老少如何可也。今外科鲜知用者。
【摘录】:《中华本草》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