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角

麋角

【拼音】:Mí Jiǎo

【英文名字】:David's deerhorn

【出处】:1.《雷公炮炙论》:麋角,以顶根上黄色,毛若金线,兼傍生小尖,色苍白者为上。
2.《唐本草》:扇角煮为胶,亦胜白胶(即鹿角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麋鹿雄性的骨化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 Edwards
采收和储藏:每年春、冬二季雄麋鹿骨化的老角脱落后拾取,洗净,晾干。

【原形态】:麋鹿,属于麋与驯鹿之间,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体长约2m,高约1m余。雄者重约200kg,雌者约100kg。尾长约70cm。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前概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着。毛色淡褐,背部稍浓,腹部较浅,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冬季毛长而蓬,显棕赤色,幼兽有白色斑点,生后3月始消失。

【出处】:1.《雷公炮炙论》:麋角,以顶根上黄色,毛若金线,兼傍生小尖,色苍白者为上。
2.《唐本草》:扇角煮为胶,亦胜白胶(即鹿角胶)。

【分布】:生态环境: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
资源分布:本种属我国特产种,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无野生,后被运至英国,我国绝迹。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为国家一给保持动物。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两次换角,夏角6-7月生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1对冬角,翌年3月后落角。

【形状】:性状鉴别,呈分枝状,长约50 cm。角无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分前后2枝,前枝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或近枝端处有一短叉,枝端渐细。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浅黄白色,无毛,有光泽,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质硬,断面周围白色,中央灰黄色,并有细蜂窝状小孔。
显微鉴别,角横切面:主要由骨必质和骨疏质组成。骨密质中有许多哈弗系统,每个哈弗系统由一个圆形哈弗管和以哈弗管为圆心的数层环行骨板及骨陷窝组成,并可见许多黄色球状物。骨疏质部分可见明显的骨板。骨陷管排列不规则,呈类圆形或短梭形,骨小管由骨陷管内伸出,作放射状排列,呈短线状。

【炮制】:《孟说》: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填精补髓;强筋骨;益血脉。主肾阳不足;虚劳精亏;腰膝酸软;筋骨疼痛;血虚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阳盛阴虚者忌之。

【复方】:①治真元亏耗,荣卫劳伤,精液不固,大便不调,食少乏力,久服填骨髓,补虚劳,驻颜色: 生糜角(镑为屑)十两,附子一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九,空心米饮下。 (《鸡峰普济方》糜角丸)②治五屡,皮缓毛瘁,血脉枯搞,肌肉薄着,筋骨赢弱,饮食不滋,庶事不兴,四肢无力,爪桔,发落,眼昏,唇燥,疲惫不能支持: 鹿角(镑,酒浸一宿)一厅,熟地黄四两,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上用大麦米二升,以一半藉底,一半在上,以二布巾隔覆,炊一日,取出药与麦,别焙干为末,以浸药酒,添渭酒煮麦粉为糊,搜和得所,粹三千下,丸如梧于大。每服五十九,温酒、米汤任下,食前服。(《三因方》窟角丸)③治率心痛: 康角,炙令黄香后,末,和酒空腹服二钱巳。(孟说)

【各家论述】:1.《纲目》: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气不足者宜之,糜之茸角补阴,左肾血液不足者宜之。此乃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虽具,而理未发出,故论者纷坛。
2.《别录》:主痹,止血,益气力。
3.孟铣:补虚劳,填髓。又丈夫冷气及风,筋骨疼痛,作粉长服。
4.《日华子本草》:添精补髓,益血脉,暖腰膝,悦色,壮阳,疗风气,偏治丈夫,胜鹿角。治腰膝不但,补一切血病。
5.《纲目》:滋阴养血,功与茸同。

【摘录】:《中华本草》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