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糕

八仙糕

【处方】:人参5钱,苡仁4两,芡实4两,山药4两,茯苓4两,莲肉4两,白米粉5升,白洋糖任用。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芡实

又名:卵菱、鸡癕、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蔿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咀莲、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泄。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山药

又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不能收约,而成滞颐者。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病论】

陈可冀

(1930-),陈可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整理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人才。著述甚丰。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陈可冀,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少时生病,父亲常常带他去找中医诊治。高中毕业后,他立志学医,后考入福建医学院就读。
1954年夏,他自福建医学院毕业,留校任附属医院内科医师和内科助教。内科主任王中方教授虽精于现代医学,但巡诊查房竟也不时以中药医治疾病而获效,激发了陈可冀对中医药的热爱。
1955年底,卫生部成立中医研究院,以加强对中医药学遗产的继承与研究。陈可冀被推荐到北京学习和研究中医。到中医研究院后,首先他随著名老中医冉雪峰学习中医随诊抄方,历时两年半。临诊之余,在老师指导下,陈可冀系统地学习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还系统地聆听了著名老中医朱颜讲解《神农本草经》和《内经》,陈慎吾讲解《伤寒论》,岳美中讲解《金匮要略》蒲辅周讲解《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和《时病论》等等。在这两三年里,陈可冀还大量阅读了卷帙繁多的中医典籍,名家的著述,著名中医老前辈的实践经验,使他眼界大开,获益良多,1957年,他获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一等奖。
1960年,陈可冀又随著名老中医岳美中临诊一年有余。学习岳美中的中医理论学识及临床胆识,成为日后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之良好技术储备。岳美中对陈可冀专心致志的精神至为赞赏,曾赠诗勉励:“我本无才最爱才,年来更复抱痴怀,中医宝藏靠谁发?愿与吾君好自开”。“文化大革命”之后,岳美中年事已高,当时陈可冀已承担很重的医疗科研任务,但感到跟随岳老的时日不会很多了,每周仍腾出一二个半天跟随岳老临诊。
陈可冀从业中西医结合,是自心血管疾病开始的。1954年他的医学院毕业论文便是“洋地黄中毒”专题,1957年系统整理了切脉方面的论文,均发表于1955年及195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自1958年起,他和著名老中医赵锡武、郭士魁等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脏血管疾病研究所(阜外医院)协作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他与阜外医院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1959年和1964年,两次参加该院主办的心电图学及心脏内科医师进修班进修,使他在现代心血管病学知识水平上有较大的长进,且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方面亦陆续有新的进展。
1960年后,他一直潜心于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1965年,他在山西稷山农村巡回医疗,还对与朱颜商定之强心散(蟾酥:茯苓=1:9)的强心作用作了比较艰苦的临床观察研究,效果明确,足证今日市售之“救心”、“保心”、“心宝”含有少量蟾酥可能会有好的协同作用。自1978年,他与郭士魁、赵锡武共同负责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工作,合作共事直到他们二位谢世,带领全室同志对活血化瘀冠心Ⅱ号方及芳香温通宽胸气雾剂等进行了大量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工作。首先应用川芎嗪治疗脑血栓形成,效验可靠,使西苑医院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由于陈可冀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1978年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并获得大会奖励。
1980年5月,陈可冀正式提出进行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整理、挖掘、继承与研究工作,得到了当时中医研究院院长季钟朴教授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几位馆长的赞同与支持。西苑医院成立了清宫医疗经验研究室,当时已是西苑医院副院长的陈可冀亲自兼任了该研究室的主任。在他的主持领导下,10年来的大量研究工作填补了中国传统医学在这一领域学术继承与研究工作的空白。
70年代,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增多和我国传统医学有极丰富的老年医学理论与经验,引起陈可冀对老年医学的注意。在他的倡议下,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先后成立了老年医学研究室和老年医学研究所,他兼任了老年医学研究室主任,带领其他同志一起,从中医老年医学文献的整理到老年病的临床、基础研究作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981年,陈可冀又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杂志》的创业劳动。在国内中文版的基础上,近年又在日本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杂志日文版》,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医学交流。也是在1981年,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正式成立了,他任首届秘书长,1985年又被选任副理事长,成为公认的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学术带头人。
我国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陈可冀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人员,并于1978年,1980年先后担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至今已毕业14名硕士研究生及4名博士研究生,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培养了专业技术骨干。
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陈可冀在这个宝库中所取得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已为中外医学界所瞩目。他现在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内科教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中医学专业组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中华老年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学学会抗衰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辑。应聘担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英国国际植物疗法研究(Phytotherapy Research)杂志及香港中医药文摘杂志(ACME)顾问,《中国医学论坛报》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及老年学杂志顾问等。
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他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亦为人们所称颂系统全面继承著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自1955年底,陈可冀应调到中医研究院学习和研究中医,至今已近40年,他对祖国医药学宝库,进行不懈地探索、挖掘。从古医籍到现代医学最新文献,从《黄帝内经》到近代著述,他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有人曾认为他的成功在于天资聪明,智慧超凡,记忆力过人。陈可冀引用诸葛亮的一句名言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事业的成功要靠“有志趣,有目标;肯学习,能坚持”。
陈可冀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上的成就,还得益于几位名老中医的教诲和指导。他曾做过已故名老中医冉雪峰的助手和“关门弟子”,曾向北京名老中医王易门学习并同他共事两年余,1959年进行中医脉象现代化研究他又拜蒲辅周老中医为师,他曾多年随岳美中老中医临诊,1960年后他集中精力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又拜著名老中医赵锡武为师,并同著名老中医郭士魁合作共事20余年,志同道合,亲如家人。
在中医学术的继承上,中医研究院根据老中医岳美中的建议,安排陈可冀集中地继承、整理岳老的学术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先后主持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论医集》(已有日译本出版)、《岳美中医案集》(198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及《岳美中医话集》(卫生部部级成果奖)。这些医籍忠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岳老的学术造诣与卓越技艺,令人屡读不厌。陈可冀还参加整理出版了《冉雪峰医案》、《赵锡武医疗经验》等学术专著。
由于陈可冀有机会跟随数位全国著名老中医学习和共事多年,能够在学术上做到博采诸名家之长,枝叶交融,自成一体。他的成就,深受老中医们的赞赏,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曾写诗称赞他:“英年绩学展鸿猷,中西结合喜善收,鸟影不移参邈邃,梅枝独侑企风流”。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   心血管病是当前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也是国内外瞩目的研究课题。自50年代,陈可冀就开始进行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研究,30多年来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医学界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1.为国内最早从事中医脉象的客观检测研究者之一。早在1957—1958年间,陈可冀与章宗穆研究员合作,依据中医传统学术思想,在中国科学院声学教授马大猷的协助下,制成以酒石酸钾钠为换能原件的“寸关尺脉搏描记仪”,由著名老中医蒲辅周、杨树干把脉,对400例17种脉象图与心冲击图、心电图及心音图作了同步描绘,为我国早期之压电晶体式脉象仪。在此基础上,在黄宛教授和张锡钧教授的指导下,陈可冀进行了高血压弦脉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将弦脉分为三级,临床及在他自己身上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等试验证明,弦脉形成与儿茶酚胺水平及血管敏感性有关,后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1962年)。由于他在中医脉诊研究和中医学术继承方面取得成就,获奖出席1959年全国群英会。
2.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研究。60年代前后,西方降压药有长足之发展,但调节症状效果似欠佳。陈可冀在著名老中医赵锡武、郭士魁及黄宛教授指导下,对262例高血压病分八型辨证论治,证明降压幅度虽不甚大,但缓解证候确较好。若能合理进行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相信患者是欢迎的,他以后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其中针对肝风型之天麻钩藤饮不仅具有调节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功用,更有温和降压和改善脑血循环之效果,平肝熄风,解除头晕、耳鸣有效,可以减少西药降压药之剂量。陈可冀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作了规律性总结,指出了中医药调节平衡缓解症状的优越性,可以补西药单纯降压之不足。1959年冬,他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心脏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上就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了专题报告。  3.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探索。1963年,在陈可冀的倡议下,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对当时尚健在的年龄在63岁以上、素食史达14—72年的北京各寺院中的僧尼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特点进行研究,设有同龄之对照组。结果证明,长期过分严格素食和膳食之不平衡,可致内源性脂质代谢障碍,虽形体未必肥胖,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不降低,与赛利(Saile)调查欧洲僧侣资料略有差别。这107例北京广济寺等寺院之长期食素者,心肾阴阳两虚及肝风证候一般较突出。
4.博采众长,整理发扬名老中医治疗心血管病之经验。1962年以后,陈可冀集中进行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总结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补肾助阳”及“含黄酮类中药的应用”等几条途径。在1972年全国防治肺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会议上他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全国进行这项研究工作的中西医结合起了积极作用。1961—1962年间,陈可冀结合郭士魁的经验写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规律探讨》一文,发表于《中医杂志》(1962年),注意到郭士魁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善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丹参饮和活血通脉汤,注重活血化瘀的治疗经验,同郭士魁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活血化瘀临床研究。
5.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70年代初期,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加强对冠心病之防治研究,陈可冀与郭士魁、中国医学科学院吴英恺、黄宛、陈在嘉教授等一起,组织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对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经验为基础组成之冠心Ⅱ号方进行临床验证。该方以经典活血药为主,由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和降香组成。临床及实验研究相当系统,进行了千余例心绞痛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证明其对缺血型心电图ST-T改变有改善作用,制成注射剂发现对急性闭塞脑血管病有效率可达90%。以后将冠心Ⅱ号片改制成有效成分组成之精制冠心片,与阜外医院、同仁医院等单位合作,共同用随机双盲交叉对照法肯定其效果,同时在西苑医院开展了一系列抗心肌缺血基础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工作获卫生部部级成果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冠心Ⅱ号方组成药川芎的I号碱四甲基吡嗪经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协助定结构人工合成,陈可冀亲自和同道观察到在电镜下确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之作用,进一步在我国首先临床证明可使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70%以上能下地自理生活,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后以“川芎嗪”商品名在北京及全国推广。此后,赤芍精抗血小板作用也得到研究证实。在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方面,陈可冀与广安门医院、东直门医院等合作,共同验证了益气活血复方(党参、黄芪、黄精、赤芍、丹参、郁金)的效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6.芳香温通方药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在研究芳香温通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方面,陈可冀与全科同志一起观察研究了由芳香温通中药荜茇、细辛、良姜、檀香、冰片等组成的宽胸气雾剂的治疗作用,证明其结果与国产硝酸甘油大致相同。临床药理学观察还证明宽胸气雾剂有较迅速的改善脑血流图的功用。这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
7.温补方药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陈可冀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大多数属虚证、寒证,适合于用温补方药。他对温补方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作了系统研究之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药物研究所合作,验证了附子一号(去甲乌药碱)的疗效,观察到有改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功用,具有明确的β-受体兴奋作用,与异丙基肾上腺素作用基本相同,可能是一组温阳药的共同药理活性。这项研究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研究清代宫廷医疗经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宫廷医案及其他医学档案资料数量甚为可观,其中包括皇帝、后妃、太监及王公大臣等之原始诊病记录,有不少为当年封存后未曾启动。这些史料反映了清代医学水平,十分珍贵。1980年5月,陈可冀提出对清代宫廷医疗经验进行整理研究的倡议,得到中医研究院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领导的支持,双方达成了合作整理之协议。领导决定由陈可冀主持这项工作。
陈可冀为这项工作的成功倾注了全部心血,时常工作到深夜。他将清代宫廷医疗经验归纳为8个特点:①维护宫廷利益,崇尚实效,辨证论治;②师古而不泥古,法度谨严,广用经方;③借重通腑治法,驱除积滞,推陈致新;④征用温病时方,不期斯古,承先启后;⑤废除金石丹药,补益增寿,侧重调补;⑥重视家常防病,清气化湿,消导通利;⑦实践归经理论,应用引药,丰富多采;⑧运用代茶饮法,调治兼顾,因病制宜。经过参加这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共同艰辛整理,夜以继日,历时数载,陆续主编完成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华书局出版,日本东洋美术出版社有日译本出版),《清代宫廷医话》(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日本有日译本出版)及《清宫药引精华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专著。340万字的学术巨著《清宫医案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也终于在90年代的第一个金秋正式出版发行。
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整理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学术继承工作的空白,不仅提供了清代高水平的医疗经验和方药,而且对清史研究也起到一定作用。自1982年起,在陈可冀主持领导下,西苑医院开始陆续对清宫方药进行科学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并招收了此课题的研究生,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开辟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新领域  1.整理继承,吸取中国传统老年医学理论及经验之精华。老中医岳美中在老年保健和老年病的治疗方面经验丰富。1977年,陈可冀根据岳美中多次介绍经验的谈话,整理成《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一书,经本人亲自审阅后,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现代中医老年病学较早期的著作。1981—1982年,陈可冀与李春生合作对我国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宋代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作了评注,198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1985年,历时3年时间,在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支持下,陈可冀组织全国从事本专业之专家,系统整理了近300部与老年医学有关的古典著作,成百万言之《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此后,他主编出版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1989年,他又主编了《老年医学在中国》一书,概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些专著,为老年医学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2.实验观察,阐明了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作用之机理。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临床与实验研究领域,1982年陈可冀首先主持了健脾方药清宫八仙糕治疗老年脾虚证的研究,此方由人参、茯苓、苡仁、莲子等8种药组成,原为慈禧等习用之医方,色、香俱佳、老幼咸宜。经对310例老年脾虚证进行治疗,表明可改善老年人脾虚证候,提高木糖排泄率36%,血清胡萝卜水平亦提高25%,较对照组为优。电镜观察实验,动物脾虚模型经治疗后可改善胃及小肠的粘膜改变,效验可靠。
随后,他主持进行了补肾方药清宫寿桃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该方原名增寿蟠桃丸,为乾隆皇帝晚年常用医方之一,此方经天津达仁堂遵古炮制。临床观察对平均年龄62岁之老年人310例,不仅可改善衰老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及头发微量元素状态,且有一定之清除血浆过氧化脂质之功效。有关的研究还表明,此方可延长老年鹌鹑及果蝇之寿命。
1985年,陈可冀又主持了清宫长春丹调整老年脂质代谢、改善老年智能的研究工作。该方原名长春益寿丹,曾为慈禧喜用医方之一,以补肾为主,兼顾五脏,益气血,调和阴阳。临床观察对60岁从上老年人308例,可改善老年肾虚衰老症状,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改善老年人液化智能,改善老年肺功能。实验研究表明,还可延长老年鹌鹑寿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可增强老年大鼠肝脏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其有氧代谢水平,改善老年大鼠记忆功能,增加其与记忆相关的海马胆碱能的受体数目,减少其脑内脂褐质。
以上研究把补益脾肾延缓衰老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探索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3项研究均荣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奖,并均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畅销海内外。陈可冀所主持的另一项研究,是根据清廷香肥皂档案与辽原化工厂合作研制之紫禁城老年皂,对老年皮肤瘙痒证162例验证显效率达53%,有效率62%,获国家轻工业部银牌奖,目前也已畅销海内外。
3.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探索。1963年,在陈可冀的倡议下,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对当时尚健在的年龄在63岁以上、素食史达14—72年的北京各寺院中的僧尼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特点进行研究,设有同龄之对照组。结果证明,长期过分严格素食和膳食之不平衡,可致内源性脂质代谢障碍,虽形体未必肥胖,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不降低,与赛利(Saile)调查欧洲僧侣资料略有差别。这107例北京广济寺等寺院之长期食素者,心肾阴阳两虚及肝风证候一般较突出。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骨干  自60年代陈可冀担任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以后,就把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才放在重要位置。60年代初,我国自己培养的中医学院或医学院毕业生陆续分配到了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陈可冀请郭士魁、赵锡武等名老中医对他们进行带教,安排他们跟这些著名中医专家查房随诊,并到阜外医院进修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带他们一起整理中医文献,分析临床病例,让他们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让他们到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如今这些当年由陈可冀亲自带教过的住院医师已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
1978年,陈可冀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先后担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他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有较好的中医知识,而且要掌握现代医药学的最新进展;不仅要有良好的中、西医临床技能,而且要受严格的医学科研训练,掌握各种实验方法;不仅要从事中医传统研究,进行文献和临床经验整理,而且要具有医学科研的敏捷思维,进行高水平的严格科研设计下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验研究。他亲自查房带诊,提高研究生的中西医临床水平;深入实验室,指导检查研究生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骤。研究生的每一个科研课题他都要严格审定,乃至其中的每一细节;每篇论文他都要认真审阅,乃至其中的每一数据。他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有科学的思维,严格的设计,确切的数据,恰如其分的文字表达,合乎逻辑推理,要有所创新,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他还要求研究生的论文要实事求是,不搞虚、浮、假、大、空,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在陈可冀的悉心指导下,已先后有14名硕士研究生和4名博士研究生毕业。这些毕业的研究生近10年来先后在国内外的一流医学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反映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年正式创刊。陈可冀在繁忙诊疗研究之余,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杂志》的创业劳动。他担任了该杂志的副总编辑,从稿件征用审阅,栏目的种类以及杂志印刷征订,编辑部的用房、编辑人员的调入,都到处奔走,一一落实。至今,《中西医结合杂志》已出版百期。每一期都渗透着他的心血。美国《IndexMedicus》和《Medline》每期收录了该杂志文题。近年来,在国内中文版的基础上,又在日本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杂志日文版》。这份交融汇通中国中西医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的杂志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好评,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医结合事业走向世界。
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陈可冀被选任首届秘书长和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5年被选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1988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又被选任副主任委员。多年来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开展,他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1981年与1985年,组织了第一、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大会,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近千篇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论著,反映出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瞩目。1981年、1985年、1990年,他分别组织了第一、二、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推动了对中医活血化瘀这一独特治法研究的开展。1989年,在北京组织了国际活血化瘀学术会议,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界交流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保持了本项目的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陈可冀在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79年他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专家咨询团顾问,先后出席了在日内瓦、马尼拉和东京等地召开的传统医学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会议,他在大会上报告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新进展,受到国外学者的好评。10多年来,他先后到10多个国家或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和考察。1981年,他赴日本和印度考察传统医学并分别在两国作了学术报告。1984年春,他应邀与董建华教授一起去香港讲学,受到赞扬。1986年,他应邀到美国讲学,并应聘主持美国美洲中国医科大学3名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辨。他还与美国圣塔芭芭拉东方医学院余娟医师合作,第一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延长了艾滋病患者的寿命,获得好评。1988年他应邀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参加了国际活血化瘀学术会议。1990年秋天,他作为中国著名医学科学家又应邀分赴日本和韩国学术交流。在这些国际性的学术活动中,陈可冀都要宣讲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成就,这些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国外学者的注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增进了国外医学界对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了解与互相交流。医德高尚 治学严谨  陈可冀作为著名的临床医学家,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不仅医德高尚,而且治学十分严谨。他认为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是很好的警句,医生应当精益求精,经常检查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改进治疗方案,同时要诚心诚意地对病家负责,实事求是。自信,但不能说空话。他对于自己的同事和协作单位的同行,都尊贤容众,尽力就每人之优势而施展其技能,不突出一己。他对学生也是关心有加,大家相处甚融。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近40年来,陈可冀融汇中西医学于一家,形成了自己的治学主张:①主张辨证论治和专病专方相结合。既要讲究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性精髓,也要切中病损关键,立方遣药务要提高疗效。②主张经方、古方、时方可因证施用,不应偏废。③重视活血化瘀法则的应用。认为气血为人身及疾患之两大端,重病久病多有气滞、血瘀之嫌,所以应予重视。④中西医取长补短结合是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效验,可以补不足,可以明理论,是时代赋于今人的使命。
陈可冀教授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临床医学专家,他热爱我国传统医学,热爱现代医药学,也热爱中西医结合。这是因为中西医结合不仅具有传统性,而且具有时代性,是传统和时代的交汇,90年代前夕,陈可冀荣获了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的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他坚信中西医结合是千古芳馨的事业,将能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
(作者:张文彭)简历  1930年9月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49年7月 毕业于福州第一高级中学.
1954年7月 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本科。
1954年9月—1956年3月 任福建医学院内科助教、内科医师。
1956年4月—现在 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员,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老年医学及清宫医案研究室主任,西苑医院副院长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教授。主要论著  1 陈可冀.切脉.中华医学杂志,1957,43(1):40—43.
2 陈可冀,章宗穆.高血压病弦脉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62,10(10):638—641.
3 陈可冀,郭士魁.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治疗.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29—139.
4 陈可冀,郭士魁等.长期素食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及其中医证特点的研究.全国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汇编,中华医学会,1964,309—310.
5 陈可冀,赵锡武等.长期素食人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全国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汇编,中华医学会,1964,78-79.
6 陈可冀,郭士魁.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中医杂志,1960.
7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陈可冀等).川芎一号碱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影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76,15,(2):89—92
8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陈可冀等).温补方药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中华内科杂志,1976,15(5):280—283.
9 陈可冀.试谈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中医治疗.中华内科杂志,1977,16(4):232—235.
10 姜文卿,陈可冀,竺清渝,等.附子一号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初步临床观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0,8(2):95—98.
11 Chen Keji.Certain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Am J ChinMed,1981,9(3):193—196.
12 Chen Keji.Observation on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Kuan-Xiongaerosol on anginal attacks.J.Nat1.Integrat.Med.Assoc.(India),1982,14(4):107—110.
13 陈可冀,陶寿淇,陈在嘉等.精制冠心片双盲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疗效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2,10(2):85.
14 Chen Keji,et al.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AMI-Mixtur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Planta Medica, 1983,48(1):63—64.
15 陈可冀,张问渠等.6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舌象分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4):213—214.
16 陈可冀,钱振淮等.活血2号注射液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100-101.
17 陈可冀,等主编.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8 陈可冀主编.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心血管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19 陈可冀.心律失常中医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0,18(3):148—149.
20 陈可冀.90年代心血管病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方向.中医杂志,1990,31(9):560—562.
21 陈可冀等主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2 陈可冀.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8.
23 陈可冀等.清官八仙糕治疗老年脾虚证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4,2(3):129.
24 陈可冀等.清宫寿桃丸延缓衰老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11):558—560.
25 陈可冀等主编.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26 Chen Keji,Zhang Wenpeng.Advances on anti-ageing herbal medicines in China.ACME(Hong Kong),1987,1(2):309—320.
27 陈可冀,李春生.养老奉亲书订正评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8 陈可冀,陈楷.中医药防治老年精神障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58.
29 陈可冀主编.中国传流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0 Chen Keji,Liang Hongzhi.Progress of geriatrics research in chinse medicine.Int.J.Oriental Med,1989,14(1):5—43.
31 陈可冀主编.抗衰老中药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
32 陈可冀主编.老年医学在中国.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3 陈可冀,周文泉.中国养生学精萃.香港:商务印书馆,1990.
34 陈可冀主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北京:中华书局,1981.
35 陈可冀等.慈禧、光绪、珍妃、宣统脉案选论.中医杂志,1981,22(7):4—7.
36 陈可冀等.慈禧医案中经方之运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9):4—8.
37 陈可冀主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日文版).东京:东洋美术版社,
1982.  38 陈可冀等.清宫医案中有关时方之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7—10.
39 陈可冀等.清宫运用《局方》方剂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9):27—30.
40 陈可冀等.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特点.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3):1926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